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

习近平李克强的所谓改革,就是新的法西斯主义


地震、污染威胁中共“天命”- 加拿大广播公司(CBC)


中共新领导人在设法对付他们的第一个自然灾害— 芦山地震,这次地震受难死亡者达到200多人,数千人受伤。仅仅接掌权力五周的新领导人们似乎决心在救灾工作上要比前任作的更好,并且他们有重要的理由这么做。 *自然灾害是上天对于统治者的评判* 加拿大广播公司(CBC)驻华记者派翠克•布朗(Patrick Brown)4月23日报导说,在传统中国文化思想中,国家统治者和自然世界的关系非同寻常。朝代的兴衰取决于他们处理民生的能力,诸如灌溉和控制洪水,自然灾害被解读为上天对于治理质量的评判。 因此不令人意外,在周六地震的数小时之内,中共总理李克强就乘坐直升飞机抵达震中,开始慰问灾民和指挥营救行动。 在2008年,中共统治者的形象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因8万多人遇难死亡而严重受损。 汶川地震发生在上课日的下午两点,数千名孩子在豆腐渣质量的教学楼里失去生命。救灾资金落入贪官的口袋。 但是受到惩罚的不是元凶,而是勇敢站出来发声和为年轻逝去的生命讨还公道的人。 其中一个是环境作家谭作人,他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被判五年徒刑。 讽刺的是,他被关押的地方就在雅安,周六地震的中心。如果他的牢房有一个窗口,他也许瞥见李克强总理视察这个小镇。 *朝代的统治权力取决于“天命”* CBC报导说,地震,洪水,干旱和其他自然灾难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在中国古代传统概念中,... 更多 »

陈永苗:习近平是薄熙来的“孪生兄弟”


来源:参与作者:陈永苗 (参与网2013年4月26日讯)魏京生在自由亚洲特约评论栏目上发表《中国的出路》之76—《中共的新法西斯主义》,写道在网络上看到国内学者陈永苗先生的文章,批评习近平李克强的所谓改革,就是新的法西斯主义。这个结论可能很多人不能接受,会认为太超前或者太过分。我认为一点都不过分,只是有点超前。说他超前,是因为现在绝大多数人还沉浸在幻想中,一厢情愿的以为所谓的习李体制是一个改革的体制。这是人类经常犯的错误,一种喜欢用美好的幻想减轻现实痛苦的自我安慰法。 细浪微博“厮跟着的扑棱蛾”说,改革是文革中的利益受损者所发起的,而这些发起者自身就是文革的制造者。他们所谓的改革不过是不断的制造出二奶供自己享乐,并且能让他们的儿子、孙子、孙孙子继承延续这种享乐。 我想报应还是有的,最后会通过大规模屠杀让最顶尖阶层断子绝孙,株连三世,连根拔起,会有这么一天的。历史上有过的,必然会有。 49之后,中国和中国人民是中共的战利品。中国老百姓早就被征服了,殖民六十年了。这是一种对内征服殖民的法西斯主义。改革三十年明明就是法西斯主义。毛泽东自己说,变了修就是法西斯主义。我奇怪的是,为什么改革知识分子,就不愿意承认改革就是法西斯主义呢。这涉及到整整四五一代人人生的虚无,不能否定自己。 儒家竟然冒出了纳粹组织。2007年3月14日,美联社、路透社等世界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这一消息。这... 更多 »

2013年4月25日 星期四

胡星斗研究版《2050年中国宪法》《宪政过渡时期三大宪条》 《弱势群体经济学定律》

Re: 胡星斗研究版《2050年中国宪法》《宪政过渡时期三大宪条》 《弱势群体经济学定律》
如果真是胡星斗先生写的,就可见中共国知识分子素质太低,才是中共国至今没有民主的 根源。其对宪政、宪法的基本概念依然混乱不清。
但其对社会正义的体察是准确的。

胡星斗:本人不参与阴暗、卑鄙的现实政治。

这句话反而体现出胡星斗的阴暗心态。

胡星斗提出的所谓"三大宪条 "根本就是反宪政的,请看其真实含义:

第一条 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稳定作用

第三条 违背上述宪条 者…任何公民、组织皆可声讨之。

这意味着什么,一目了然。:) 说来说去是个帮共匪维稳的方案。

其《弱势群体经济学定律》我大略看了一下,都很中肯。比如其中

定律五十九:货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所以政府通过税收与转移支付将富人财富的一部分转移给穷人将增加社会的总效用。

这是很好的反驳那些整天以所谓"效率高低"、"交易成本高低"、"高福利养懒人"等谬论帮权贵掠夺人民制造借口的伪经济学理论一个借力打力的 反驳方法。

On 24/04/2013 14:21, jiaguo zha wrote:
> 胡星斗先生之论有代表性。虽幼稚可笑之极,但又不可不重视。愿看到各种声音。悲哉!北京查建国

在2013年4月24日下午2:55,中外邸报<freenewscfe@gmail.com>写道:
胡星斗研究版《2050年中国宪法》

(2050宪法源于执政党对于2050年实现"高度民主"的现代化的承诺,也源于作者的研究课题——宪政经济学以及作者独有的"中国问题 学"、"弱势群体经济学"之延伸,它仅作研究参考之用,欢迎读者批评)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中华各族人民基于自由、民主、平等、正义、宪政、统一、和合、仁爱的原则组成国家。国名是"中国",亦称"中华共和国"、"中华联邦共和国"、"联邦中 国",前述国名通用,具有完全相同的政治、法律涵义和地位。

第二条 中国国土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国民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公民及海外华侨。凡在中国领土出生者,自动拥有中国国籍。

第三条 中国是民有、民治、民享的宪政民主国家,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第四条 中国的国体是联邦制,各州(省、直辖市、联邦主体)实行普通地方自治,台湾、香港、澳门实行特殊地方自治。

第五条 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不得以立法或其他任何方式限制或剥夺公民的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

第六条 国民无分男女、职业、宗教、种族、信仰、党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七条 任何宗教不得确立为国教,任何政党意识形态不得确立为国家意识形态。

第八条 国家尊重各民族生活方式、保护各民族文化,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第九条 国家尊重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或其他政治组织在实现宪政民主、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与国家统一等方面的贡献与历史作用。任何政党党员或曾经的党员均不受迫 害,涉及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条 本宪法视世界人权宣言和联合国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为公民权利的合宪组成部分。

第二章 国民权利与义务

第十一条 国民(公民)的人身自由及人格尊严不受侵犯。非依法定程序,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对国民进行逮捕、拘留、监禁、审讯、处罚。

第十二条 国民享有思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及宗教信仰的自由。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及宗教信仰活动禁止暴力行为。禁止政府从事政治性的狂热个人 崇拜。禁止以暴力改变宪政秩序、煽动种族杀戮、反人类和宗教仇恨、建立非法军事组织为目的的非人道的或恐怖主义的结社行为。

第十三条 国民享有居住、迁徙、出入境、保留或放弃中国国籍的自由。

第十四条 国民的私有财产及住宅不受侵犯。任何机构和个人非依法定程序不得进入住宅搜查,不得抄家、非法没收私人财产。

第十五条 国民享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的权利。

第十六条 国民拥有重大国家事项的直接决定权,具有在全国和地区举行全民公决的权力。

第十七条 国民有权获得各级政府机构公务员一视同仁的平等服务,任何人皆无法律特权和其他方面的特权。

第十八条 国民享有针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批评、建议、检举、罢免的权利,同时拥有申冤权、法律诉讼权、跨国诉诸国际机构的权利。

第十九条 国民拥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诉讼权包括公益诉讼权。

第二十条 国民拥有依法参加陪审、行使司法民主的权利。

第二十一条 当国民由于任何公职人员或公共团体的不法行为而遭受损害时,均有依据法律规定向国家或公共团体提出赔偿的权利。

第二十二条 国民享有获取和发布信息、进行通讯及秘密通讯的自由,但依照法律程序规定的禁止情形不在此列。国民依据新闻法享有创办新闻传媒的自由,禁止新闻审查。

第二十三条 国民享有生存权、安全权、劳动权、休息权、住房权以及获得医疗、社会保障、良好环境的权利。每个国民均享有国家退休金的权利。

第二十四条 国家实行全民家庭医生制度。公民因天灾人祸、经济困难有病无钱医治时,除各级政府应提供多重公民基本福利保障外,还可申领额外特别救济福利或上不封顶的全 额性基本医疗资助,保障每个公民享有健康而文明生活的权利和生命安全的权利是国家的法定义务。

第二十五条 国民享有参与竞争并担任公职的平等权利,国家的所有公职向全体国民开放。

第二十六条 国民拥有按照自己意愿选择任何城市或乡村为居住工作地而不被户籍限制隔离、遭受歧视和差别对待的权利。

第二十七条 国民拥有住房宅基地的土地所有权。农民拥有耕地池塘山林草场的所有权。

第二十八条 国民拥有完全民事主体地位,拥有完整的财产权、土地所有权和经营创业权。附着于土地之矿藏及经济上可供公众利用之天然力,属于国家所有,不因国民取得土地 所有权而受影响。土地价值非因施以劳力资本而增加者,应由国家征收土地增值税,归人民共享。

第二十九条 国民可依法经营所有产业,消除政治歧视、国家垄断与专营。国家不得以任何形式以营利为目的投资经营性工业、商业项目与民争利。

第三十条 劳动者拥有自由组织工会、农会以及进行罢工的权利,但须遵守罢工法。

第三十一条 国民的合法财产或土地,确有社会公益需要时,未经公平合理的足额补偿,国家不得以任何形式征用或强制拆迁。

第三十二条 国民拥有纳税人的权利并具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第三十三条 国家实行以个人所得税、消费税、遗产税、增值税、社会保障税、财产税、关税为主体的现代税制。企业实行零税制。国家不得收取除法定税收之外的任何费用。

第三十四条 国民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其中十二年为强制性、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国家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以真知、真相、真理、真才为基础的素质教育,政治、历史 必修课的教科书必须无党派偏见、经议会讨论表决批准,方为合法教科书。鼓励公立私立大学、学校的平等发展,国家不得垄断教育、不得开展党化教 育。

第三十五条 国民拥有自由生育权,禁止暴力强制堕胎。

第三十六条 老人、妇女、未成年人、残障人士的权利受法律保护。禁止虐待老人、家庭暴力,国家立法保障在就业、工作和工资等所有领域中男女平等的权利,同时国家给予处 于怀孕、生产的妇女在住房、生活、营养、保健、医疗等方面专项福利;禁止家长和任何人打骂、体罚或虐待未成年人,制定法律给予残障人士在住 房、生活、保健、医疗、养老等方面特殊的照顾。

第三十七条 在中国领域内,—切货物准予自由流通。国民的交通性机动车辆均有在国境内所有公路上通行的权利,高速公路另有国会立法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八条 国家在药学和生物学领域,除非根据保障安全的法律程序,由当事人自愿和知情同意外,禁止人体实验。禁止买卖人口或买卖活人身体器官或进行克隆人的实验。

第三十九条 国民享有低物价、高质量、无毒害商品的消费者权利及食品药品安全。追究国家公职人员隐匿威胁公众健康的事实信息或采用低劣标准的渎职行为的法律责任。取消 特供。

第四十条 国民享有隐私权,有权要求其个人信息受到保护。但国家公职人员的此项权利受到限制。

第四十一条 国家视人民的生命权高于一切,在社会发展至合适的时段将立法废除死刑;在未废除死刑前,除谋杀重罪外,任何人不得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第四十二条 国家实行监狱人道化。国民由于违法犯罪仅限于失去人身自由和公民政治权利的惩罚。禁止刑讯逼供、非人道体罚、刑罚、虐待、污辱人格、卑劣待遇和被强迫劳 动、劳教、劳改。

第四十三条 国民有捍卫宪法的义务。

第四十四条 国民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第四十五条 国民有保卫国土、保护环境的义务。

第四十六条 国民自十八岁起独立履行其公民权利和义务。

第四十七条 国会和地方议会所确立宪法或法律规定以外的不明确权利全部属于公民保留的权利,由公民自由行使,任何个人或政府机构不得侵犯。

第三章 公权力及其限制

第四十八条 中央(联邦)、州(省、直辖市、联邦主体)、市或县级政权依照立法、行政、司法分立制衡的原则,分别独立行使权力。各级议会均实行两院制。

第四十九条 总统为国家元首、最高行政首脑、武装部队总司令,任期5年,可连任一次。

第五十条 总统候选人须是35岁以上、成为中国公民20年以上(可非连续计算)、不拥有其它国家国籍者。

第五十一条 总统拥有代表国家、主持国家行政、统帅武装力量、签署或否决法律议案、依法任免高级官员、发布命令、宣布戒严、大赦、特赦等权力。

第五十二条 总统可对外签署行政协定。但对外缔结条 约或宣战则由总统提出,经由众议院、参议院分别以三分之二的票数通过。

第五十三条 副总统的产生方式、任期与总统相同。总统亡故或者被罢免,其职务由副总统续任。

第五十四条 国家行政执行机构是国务院。国务院总理人选由总统提名,由参议院二分之一的出席议员通过。国务院组成成员、内阁各部部长人选一半由总统提名、一半由总理提 名,由参议院表决批准。

第五十五条 总理、各部部长均不得为现役军人,不得兼任国会议员、法官、检察官。

第五十六条 总统可以解除总理及国务院组成成员、内阁各部部长的职务。

第五十七条 总理主持国务院(内阁)会议,对总统负责,但不得干预军队。总统每年必须向国会和全体国民报告工作,接受质询。

第五十八条 国会不得对总统举行不信任投票,但可依照法定程序弹劾总统。

第五十九条 总统或副总统涉嫌犯罪或重大失职,经由参众两院超过三分之一的议员提出弹劾罢免,由参议院对于总统或副总统罢免案及犯罪案进行审判。总统或副总统受审时, 宪法法院首席大法官主持审判,非经出席参议员三分之二的同意,不得被罢免或定罪。

第六十条 对于总理、内阁的不信任案经由众议院或参议院超过三分之一的议员提出,众议院和参议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的同意,方可通过。一旦不信任案通过,总理和内阁必 须全部辞职。

第六十一条 审计署、廉政总署依法独立于政府。审计长、廉政总长皆由选民选举产生。

第六十二条 各级政府行政长官均代表一级民意,均无上下级任免权。如有行政阻碍等事宜,由行政法院裁决。

第六十三条 实行政务官与事务官分开的公务员制度。政务官由选举产生,事务官由考试选拔并且不得加入任何政党或政治组织。

第六十四条 任何政党的党务经费以及人员工资待遇等一切涉党费用皆不得从国家财政支出;任何政党皆禁收党费,只能以其公信力依照政党法规定的个人和企业每年最高捐款限 额向社会募捐自筹经费。

第六十五条 公款收支的一切报告和账目,应在大众媒体上及时予以公布。

第六十六条 凡担任任何有薪职务的公务人员,未经同级议会同意,不得接受任何礼物、钱财、薪金、官职、学位或荣誉。

第六十七条 各级政府官员禁止兼职,禁止从事营利活动。所有的政务官和一定级别的事务官在从政期间必须公布其个人财产。

第六十八条 由联邦众议院、参议院组成的国会拥有全部的立法权。众议员、参议员须是18岁以上、成为中国公民10年以上(可非连续计算)、成为该州(省、直辖市、联邦 主体)居民2年以上、不拥有其它国家国籍者,任期5年。议员不得兼任政府职务。

第六十九条 每州(省、直辖市或联邦主体)按人口比例经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众议员5~15名;在达到法定人数的少数民族中经由总统任命各民族参议员1至5名,各州、直 辖市或联邦主体经由协商、选举,从知识文化宗教界和其他领域的杰出人士中产生参议员5名。参议院众议院议长由议员选举产生。

第七十条 总统、副总统、审计长、廉政总长、议员及议长的选举与产生办法另外制定法律。所有的选举必须遵循自由、公正和秘密投票的民主选举方式,不得以内定候选人的 方式强奸民意。

第七十一条 国会议员均为专职,每年的开会时间不低于6个月。开会的法定人数为超过半数,形成法律须达到或超过三分之二的出席人数。

第七十二条 国会拥有决定法律、征税、财政审议与批准、重大项目批准、重大工程招投标、监督政府、弹劾官员、设置法院、铸币、国家信用借款、戒严、大赦、宣战、媾和、 缔结国际条 约及决定国家其它重要事项的权力。其中参议院拥有批准重要事务官、驻外使节的权力。

第七十三条 涉及结盟、媾和、外交、国际组织、国家财政、税收、中央银行、铸造货币、信用借款、国防、军队、公民权利以及领土的条 约或协议须经国会批准,非经批准,不生效力。

第七十四条 涉及领土的让与、交换及合并的条 约或协议,非经当地人民公决同意,不生效力。

第七十五条 国会议员的投票权应由个人行使,不受政党或领袖的指使。

第七十六条 国会应总统、副总统、总理或三分之一议员、10万国民连署请求,可就某一特定事务或议案举行临时国会,通过决议。

第七十七条 众议院、参议院法案须由总统签署方能生效。如果法案被总统驳回或者总统在一个月内不签署,两院以三分之二的人数再次通过议案,即自动成为法律。

第七十八条 国会两院分别设立审计局、预算局、财政、拨款、军事、司法、外交等委员会。

第七十九条 国会不得通过剥夺或限制公民权利的法案。

第八十条 国会和地方议会不得制定违背全国市场经济一体化的地方保护、路桥收费法、外地投资法、外地特别税法等任何地域歧视性的或地域优惠性的不平等法律。

第八十一条 国会须制定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特殊自治区基本法,台湾可保留军队。

第八十二条 国会应根据宪法制定联邦选举法、政党法、新闻法、出版法、游行示威法、宗教法、物权法、公司法、税收法、土地法、电信法、警察法、法官法、教育法、劳动 法、福利法、环境保护法、公平就业法、公营事业法、联邦组织法、政府行政法、军政管理法、国家赔偿法等国会认为须全国统一的联邦法律。

第八十三条 国会规定议事规则,惩罚议员扰乱国会秩序、人身攻击、言行恶劣或肢体冲突等行为,由议长予以制止或当场驱逐出会场,并经三分之二议员的同意可以开除议员。

第八十四条 国会的会议记录及时刊登于网络和公报之上,除非依照法律必须保密的部分除外。任何国民随时可以参观、旁听国会会议,但不得发言或者予以干扰。

第八十五条 议员除已证实犯有叛国罪、杀人罪等重罪之外,有不受逮捕的特权,有自由辩论不受调查、非难、控告以及在任何时候不受质问的特权。议员非经弹劾不得罢免。总 统无权解散国会或提前、推迟国会选举日期。

第八十六条 国会可立法确立各州(省、直辖市、联邦主体)的公民自治法及其议会、政府、司法机构的建制、组织、权限等以确保国家政权的统一。

第八十七条 宪法法院、专业法院、检察院独立行使司法权。

第八十八条 宪法法院专司关于宪法的裁决;专业法院实行联邦级最高法院、州(省、直辖市、联邦主体)级高级法院、市县初级法院三级建制,市县可在基层设立法庭。

第八十九条 各级法院法官不受行政或任何其他干涉,依法独立判案或由陪审团民主合议决案。法官实行终身制,除非因错案失职依法弹劾外不受免职、转职或减薪。

第九十条 各级法院法官皆须以联邦宪法为指南,以维护公民权利为天职,捍卫联邦宪法、联邦法律及地方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第九十一条 国家设立检察院为公诉与司法监督机关,实行联邦级最高检察院、州(省、直辖市、联邦主体)级高级检察院、市县初级检察院三级建制。

第九十二条 法官、检察官均不得兼任政府行政职务,不得担任议员,不得加入政党,不得参与经营或营利活动。

第四章 联邦与自治

第九十三条 中国领土依其固有疆域,非经国会决议不得改变。

第九十四条 全国实行中央(联邦)、州(省、直辖市、联邦主体)、市县三级政府和议会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位平等,取消行政级别。市或县以下由国会和州、市县议会 分别拨款由市民依法律规定完全自治,亦可由各市县在乡镇设立办事处。

第九十五条 中央和国会的权力有:收取国税;国家借贷;国家之间的贸易;统一的法律及司法制度;铸造货币;规定度量衡;全国经济宏观调控;管制农业;开辟全国性交通、 航空、电讯、网络、邮政;授予专利;发展航天事业;国防;宣战;组织军队;征调民兵;设立兵工企业,管理国家银行、国有企业;外交;缔结国际 条 约;批准州、直辖市、联邦主体的资格;提出宪法修正案。

第九十六条 禁止中央和国会行使的权力有:通过剥夺公民权利的法案;不经正当的法律程序,剥夺公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不经各州直辖市、联邦主体的同意,改变他们的疆 界;给予任何一地区优惠于其它地区的待遇;从某一地区输出的商品征收特别税。

第九十七条 联邦法律高于各地方法律。联邦代表国家,在宪法、外交、国防、货币、关税领域具有专有立法权。除联邦议会制定宪法和法律外,各州(省、直辖市、联邦主体) 议会有权制定关于治安、市政、文教的地方法规,但地方法规不得与联邦宪法、法律相抵触,相抵触的地方法规或条 文无效。

第九十八条 各州(省、直辖市、联邦主体)实行自治,有权成立自己的议会、政府和法院。由国会制定自治法,但该法不得与宪法抵触。联邦政府不得干预地方事务。各州 (省、直辖市、联邦主体)无国家主体资格,不得对外国宣战、缔结国际条 约。

第九十九条 各州(省、直辖市、联邦主体)皆不得寻求独立,不得从事任何分裂国家的活动,不得借"人民自决"反对国家的统一,否则,经联邦参议院二分之一票批准,总统 可宣布国家或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第一百条 各州(省、直辖市、联邦主体)的权力有:制定地方法规、政策;管理境内工商业;举行选举;举办公共福利;进行市政建设;发展科教文卫事业。

第一百零一条 禁止各州(省、直辖市、联邦主体)行使的权力有:通过剥夺公民权利的法案;不经正当的法律程序,剥夺公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铸造货币;拥有军队;缔结国 际条 约;违反联邦宪法或阻挠联邦法律的实施。

第一百零二条 联邦政府可在各州(省、直辖市、联邦主体)设立办事处,但不得干预地方自治。

第一百零三条 若有原属外国的领地、独立的国家向国会申请加入中国,经国会两院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可成立新的联邦主体,新的联邦主体将和其它州一样享有联邦的建制、保护与 福利,但也须承担与其他州同等的义务。

第一百零四条 宪法没有规定的权力属于地方。

第五章 武装力量

第一百零五条 中国的武装力量(部队)属于国家。其根本使命是保卫国家与国民。

第一百零六条 总统拥有军队的统帅权,可对外采取局部军事行动,但宣战的权力归国会。

第一百零七条 国会拥有军费拨款权和军费使用监督权。

第一百零八条 在国家遭到突然性、毁灭性核攻击的情况下,总统可依据国家紧急状态法自主决策即刻予以还击。

第一百零九条 总统提名国防部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和将军级以上高级将领,经由参议院批准,方可任命。其中国防部长不得为军人。

第一百一十条 武装力量只效忠于国家和国民,不得效忠于任何政党,不得参与、介入任何政治纷争。军人不得参与任何政党或政治组织。军人不参与选举。

第一百一十一条 任何党派及个人不得以武装力量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第一百一十二条 武装力量实行以自愿、职业、高薪、优抚为基本构成的现代军人制度。

第一百一十三条 警察包括武装警察隶属于各级政府,负责维护社会治安,但不得建立镇压国民的武装警察部队。

第一百一十四条 军队不得用于维护地方治安。

第一百一十五条 现役军人不得在政府、议会、法院、检察院兼职。

第六章 宪法的实施、监督、修改及其他

第一百一十六条 任何政党、组织或个人均不得违背宪法、企图垄断国家权力、复辟独裁统治,否则,任何团体或国民均有权行使公民所保留的国家主权反抗之,直到推翻独裁统治。

第一百一十七条 国家设立宪法法院,负责解释宪法,开展违宪审查,接受国民或组织的违宪申诉。宪法法院有权裁定国会立法、总统及各级行政官员的决定是否违宪。与宪法相抵触 的法律、法律条 文、行政决定无效。

第一百一十八条 宪法法院监督总统选举、国会选举、全民公决,审理选举或公决纠纷,并宣布选举或公决结果。

第一百一十九条 宪法法院负责裁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法律、权力纷争,并且在30天内作出此项裁决。

第一百二十条 对于宪法法院的裁决,不得上诉,对一切国家机关具有拘束力。

第一百二十一条 宪法法院由15名大法官组成,任期10年,不得连任。其产生方式是:总统提名5人,众议院提名10人,均需参议院批准。

第一百二十二条 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或其他政党如果成功地领导中国实现了宪政转型,经过国会的同意,可以被赋予永久督宪权即监督宪法的实施、永久担任宪法法院院长的权力。

第一百二十三条 本宪法具有直接可诉性,任何国民皆可提出违宪审查或诉讼,法院可以依据宪法判案。

第一百二十四条 究法修改,须由五分之一以上国会两院议员提议、三分之二以上国会两院议员出席、出席议员三分之二以上表决准予、三分之二以上的州(省、直辖市、联邦主体) 议会批准,或者经由100万以上国民连署提议、全面公决半数以上通过,方可修改,但不得通过颠覆宪政制度、约束公民权利的宪法条 款。

第一百二十五条 中国国旗的中央为象征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大红灯笼,灯笼上图案为八卦阴阳鱼,旗帜底色为象征现代文明的蓝色。

第一百二十六条 本宪法由制宪会议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通过、经由全体国民公决、半数参与公决的国民同意后于2050年生效。


附则:宪政过渡时期(2008-2050年)三大宪条 :

第一条 维护中国共产党在向宪政国家和平转型过程中的执政地位和社会稳定作用,实行宪政社会主义,约束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实现公平正义。

第二条 任何政党必须抛弃私利,为了国家的全面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及时稳妥地推进宪政改革,致力于建立现代国家制度。

第三条 违背上述宪条 者皆是失信行为,任何公民、组织皆可声讨之。

(胡星斗声明:1.2050宪法是一理想主义研究版本,或许可以作为2050年中国制宪会议的蓝本,经过全民讨论、修改、公决后付诸实施。本 人不主张激进变革,实际上50年后甚至100年后如果实现了本宪法的部分核心主张,即是本人之大幸、国家之大幸!2.本人不参与阴暗、卑鄙的 现实政治。)

2008年10月9日初稿
2013年4月5日终稿


弱势群体经济学定律
胡星斗

定律一:弱势群体属于无权阶级,产生的根源是权利的丧失。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公平的机会及合理的权利供给。弱势群体形成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产权制 度和财富分配制度的缺陷,他们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财富的分配以及社会阶层的划分。

定律二:权利的边际效用是指在对权利具体化、数量化后,每单位的权利所能给权利的拥有者带来的效用。已经拥有的权利越多,权利的边际效用就越 小;已经拥有的权利越少,权利的边际效用就越大。将权利、资源更多地配置给弱势群体将大大地增加社会的总效用。

定律三:改变弱势群体的被动地位的直接手段是政府改变对人本精神和法治建设的态度,也就是一方面要以人为本,另一方面要完善法治制度;一方面 改善民生,另一方面建立保障民权的制度;一方面进行社会改革,另一方面进行政治改革。

定律四:帕累托改进是指在不削弱每一个社会成员效用的前提下通过资源的配置增加社会总效用。弱势群体相关政策的制定不仅仅是对具体资源配置的 规范,更是对社会无形资源的配置,需要照顾到社会各阶层的发展,而不单是不损害各方利益,因此,弱势群体政策的准帕累托改进可以表述为:在保 证各个阶层发展的同时,通过对各种资源的配置,加快弱势群体阶层的发展,从而增加社会的总效用。

定律五:政治市场上的交易(选民以选票进行政治选择,决定公共产品的供给)有利于弱势群体。民主是市场经济的校正力量。

定律六:在交易费用为0的条 件下,只要产权明晰化,而且产权归弱势群体,私有制的市场机制总会找到最有效率的办法,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定律七: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应该是工人、业主、投资者、监督者共享的权利,剩余控制权属于企业的工会和监督人员。剩余权可以通过剩余索取权与剩 余控制权的合理匹配达到优化。

定律八:国民与政府、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多重委托代理造成了多重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可以设计出工人参与监督、分红的机制加以解决。比 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

定律九:在选民多数为弱势群体、选民的偏好呈现单峰和正态对称分布时,两党竞选的结果是,观点与弱势群体中间投票人(对公共产品持中等规模需 求的弱势群体投票人)一致的候选人将胜出。如果选民的偏好呈现单峰,但分布不对称,呈偏态分布,接近弱势群体众数(最多弱势群体选民支持的公 共产品数量)的候选人将胜出。

定律十:弱势群体在面临得益时是高度风险规避的,在面临损失时是高度追求风险的。

定律十一:劳资双方、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之间的博弈是无限次(动态)重复博弈,当博弈方存在合作的潜在可能性,并且重视未来的长期的收益时, 那么此博弈存在较理想、效率较高的均衡。

定律十二:要促使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政府应当保证个人自由选择的可能性,同时还应以合理的收入分配作为前提。

定律十三:权贵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官僚市场经济、权力市场经济的重要弊端是寻租腐败、分利集团、权力剥夺和贫富分化,只有抑制特权、划 定行政权力边界、拆散精英联盟,对"底层阶级"赋权,才能改变弱势群体的"无权化"以及"社会剥夺"、"社会极化(两极分化)"的状况。

定律十四:没有经济自由,就没有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斯大林或希特勒式的集体主义是通向奴役之路。传统的公有、国有破坏了法治,滋生了腐败, 降低了效率,不利于弱势群体。

定律十五:总体所有的集体主义必然导致国家主义和极权主义。弱势群体、普通民众更加需要自由、宪政和民主。

定律十六:没有宪政民主的市场经济是坏的市场经济,必然造成特权、腐败的泛滥和极大的不公平。

定律十七:只有有效的组织,才能推动制度变迁。没有组织的工人、农民对于制度变迁的影响极小。

定律十八:国家具有契约和掠夺的双重性质,一方面国家是强势群体达成的契约以保证其利益,另一方面国家常常对于弱势群体加以掠夺以实现统治者 的最大利益。

定律十九:路径依赖、交易费用和既得利益使得无效制度被锁定,必须进行宪政改革,才能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

定律二十:只有耕地归农、土地资本化,还农村土地开发建设权,才是农民富裕的关键。

定律二十一: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并不主要在于资本产出比率和储蓄率,而是取决于弱势群体的消费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的速度。

定律二十二:弱势群体悖论:只当弱势群体拥有投票权并且投票权具有足够的决定力量时,管制(或政策)才能有利于弱势群体。但当弱势群体的投票 权具有足够的决定力量时,弱势群体已经不是弱势群体了。所以,管制(或政策)对于弱势群体永远是无效的。管制(或政策)是强势群体的产物或者 说管制(或政策)是弱势群体之外的群体博弈的产物。

定律二十三:收入均等化的前提是权力均等化。全民权力均等、共享、消除弱势群体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

定律二十四:从个人对于社会福利的偏好次序不可能推导出全社会弱势群体一致的偏好次序。"阿罗不可能性定理":要寻找这样一种决策机制,即它 所产生的结果不受投票程序的影响,同时又不限制投票人的偏好以及进行的独立决策,并能最终将所有的个人偏好转化为一种社会偏好,是不可能的。 即个人选择与社会选择是存在矛盾的,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是不一致的。

定律二十五:国家、政府、企业、组织的产生都是为了节省交易费用。不能节省交易费用的体制是不科学的体制,是弱势群体贫困的制度根源。

定律二十六:集权国家的交易成本(占GDP的比重)远高于民主国家。交易成本越高的国家,弱势群体的数量越庞大。

定律二十七: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扶助弱势群体的资源产品往往容易配置到了强势群体的手中,造成逆向选择、马太效应、道德风险。

定律二十八:民众是国有资产经营的委托人,官僚是国有资产经营的代理人。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的搜寻将致使委托人 付出巨大的搜寻成本。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民众面临国有商品交易的逆向选择(质量差、价格高淘汰质量好、价格低)和官僚坐地自肥的道德风 险。

定律二十九: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推动,政府的存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 件,但政府又是制造弱势群体的元凶。弱势群体现象的背后是权力与权利的博弈,是政府对公平的侵犯。

定律三十:任何个人以损害弱势群体为代价的财富增进都不符合帕累托最优。只有在交易双方特别是弱势群体一方"一致同意"时,这个交易才是有效 率的。

定律三十一:越是涉及弱势群体人权和产权的层次,越需要更大比例的多数弱势群体同意,直至一致同意,最高层次就是宪政层次。

定律三十二:无论多少人,都不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剥夺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除非后者侵犯了别人同样的权利。

定律三十三:收入最大化的政府不仅是对宪政的反动,而且也挑战了传统的仁慈政府(仁政)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怀。因为政府存在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必 然伴随着政府财政权力的滥用。

定律三十四:在政府的诸多权力中,征税权是最为重要的权力,是诸多权力的核心和基础。征税权也是对弱势群体影响最大的权力,直接涉及到弱势群 体的私有财产权乃至生命权。只有做到"无代表不纳税",税收对弱势群体产权的侵犯才能最小化。

定律三十五:只有在法治和民主约束之下的有限政府,才构成有利于弱势群体的宪政。如果政府和政党处在宪法之上,宪法本身就会成为一党一派的工 具,甚至成为政客手中的玩物,此时即使有宪法,也不会有宪政,弱势群体必然遭受暴政的迫害。

定律三十六:没有宪政民主,政府官员的行政自由裁量权就会无限膨胀,其行为和决策就不能被限制在弱势群体的有效监督之下,他们甚至会反过来把 法律规则和司法程序玩于股掌之上。

定律三十七:经济过程和政治过程没有截然的区别,无论是弱势群体还是达官贵人,无论是在经济市场上还是在政治市场上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 个人。

定律三十八:弱势群体高征税陷阱——政府出于短期收入考虑而提高税率,但是从长远来看税率提高,税收反而会降低,因为弱势群体会调整自己的行 为以对税率调整作出反应,如寻找免税的或税率较低的项目代替课税高项目。

定律三十九:弱势群体通货膨胀陷阱——通货膨胀率的温和上升能够实现就业的增加,但是恶性通货膨胀反而造成就业率的下降、弱势群体的生活困 境。

定律四十:弱势群体公债陷阱——公债支撑的项目免于加税,但是却以弱势群体的长远利益为代价。只有当政府受到宪法规则的约束时,它才会有长远 目光。

定律四十一:宪法变革必须是民主的变革,必须是来自全体弱势群体都可能参与的政治机制。

定律四十二:宪政的确立界定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弱势群体的有效距离。

定律四十三:宪政是解开"政府悖论"的纳什解或纳什均衡。宪政的实现是社会制度不断演进的过程,是政府权力与弱势群体权利博弈的过程。

定律四十四:纳什均衡的进化机制说明,纳什均衡并不一定是博弈方特别是弱势群体一次性选择的结果,而是通过修正和改进向纳什均衡的无限逼近的 动态过程。一种制度安排要有实际意义,必须是纳什均衡。而纳什均衡意义上的宪法就是宪政。

定律四十五:单纯的市场化改革必然导致寻租的制度化,并不有利于弱势群体,只有市场化+宪政化,以宪法约束政府权力,才是有利于弱势群体、解 决贪污腐败的治本之道。

定律四十六:一般的资源配置活动应该交由法治的市场去完成,因为市场竞争的利润平均化、劳方的组织化动态博弈都有利于弱势群体。法治的市场在 资源配置的静态和动态效率方面都优于政府。

定律四十七:公正、透明、权威的宪法规则是抑制权贵、保护弱势的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基本的、有效的游戏规则。

定律四十八:宪政制度与市场制度、宪政化与市场化的统一是有利于弱势群体的互补性的制度安排。

定律四十九:弱势群体的贫困是由于制度、政策等安排的不合理不公平,也是由于制度、政策、文化、伦理等方面的歧视。

定律五十:经济学研究的主体对象应当是弱势群体。但是传统经济学奉行理想主义,以"抽象人"替代事实上差别很大的人群,用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 衡量经济成果而不考虑弱势群体的实际状况,甚至以个人的努力、天赋和运气说明贫富的差别而有意忽视个人发展机会的不公平。

定律五十一:弱势群体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权利与正义。

定律五十二:弱势群体代际的自我复制陷阱——上一代人的弱势与贫困将"传染"到下一代人。如农民工进城打工不仅在工资、医疗、劳动保障和社会 保障等方面的待遇低于城市职工,而且他们的子女还要遭遇上学的困难。机会的不公平使得弱势群体的下一代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可能性极高。

定律五十三:如果发展中国家将公平正义置于发展战略的中心地位,那么它们可以寻找到一条 持续增长和发展的道路,成功地避开"中等收入陷阱"。

定律五十四: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全体人民的幸福。只有当弱势群体的贫困问题解决了,社会经济问题才算真正得以解决。

定律五十五:新的市场经济道德观是不但要保护市场竞争中的优胜者的积极性,还要尊重弱势群体的权益。

定律五十六:掠夺之手理论——政府的歧视性政策、特权集团对弱势群体的财富的掠夺是造成弱势群体贫困的最主要原因。

定律五十七:教育平等是最大的平等。为了抑制由于教育水平差异所产生的贫富分化,政府应该帮助弱势群体,使得其子女在教育权利上与富人平等。

定律五十八:政府帮助弱势群体享有平等教育的权利,既缩小了贫富差距,又提高了经济效率。

定律五十九:货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所以政府通过税收与转移支付将富人财富的一部分转移给穷人将增加社会的总效用。

定律六十:经济学的研究核心必须从企业家、资本家等强势群体转移到弱势群体及其转化机制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