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6日 星期二

宋朝的福利为何如此“逆天”?

 你可能知道宋朝经济发达,但你有没有想过,宋朝的社会福利是什么样的?如果一一列举出来的话,也许包括你在内的很多人,会恨自己没早生一千年。

比如说,贫困人家养不起孩子,政府会给养孩子的钱,甚至替你养;没钱看病?不怕,有平价药房,还免费看病;老了有养老院,每天能领米和钱;死了还有免费公墓......

怎么样?这样的福利够“逆天”的吧?不信的话就听我慢慢道来。

宋朝的社会福利主要体现在对穷困人口的救助上,包括生育、治病、养老和殡葬四个方面,覆盖了贫民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人生阶段,下面我们分别说一说。

生育福利

宋朝政府对贫民的生育救助有两种类型:

一、“胎养助产”,即给贫困家庭发放生育救济金。南宋绍兴年间,政府开始推行“胎养助产令”,对无力抚养孩子的家庭发放救济金,每名婴儿可获得4贯钱,折合人民币约2000余元。钱似乎不多,但对衣食无着的家庭却无疑是雪中送炭。

二、成立孤儿院。孤儿与弃婴在什么时候都有,包括已经申领了胎养助产金的家庭,有的家庭也可能因穷困而将孩子遗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宋朝成立了一个类似于今天的儿童福利院的机构——“兹幼局”,专门收养孤儿、弃婴以及穷人家养不起的孩子。对于新生婴儿,慈幼局还专门雇佣奶妈进行哺乳,长大一点后才用米糊喂养。

老年福利

宋朝京城和地方政府均设有养老院,北宋叫“居养院”,南宋叫“养济院”。宋朝规定,60岁以上老无所依的老人,均可到养老院养老,老人每日可领米一升,钱十文;80岁以上老人还有额外的补助,如米和炭等生活物品;90岁以上每天还有酱菜钱20文,冬夏两季还会发给衣服。

医疗福利

宋朝的医疗福利有两个类别,一是朝廷提供低于市价的廉价药品,二是福利医院:安济坊。南宋的京城和地方均设有官办医药局,贫困百姓生病后,可以到官药局看病抓药而只须支付成本价;无人照看的病人可以到安济坊免费进行治疗。

最早创办这种福利医院的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他在杭州担任太宗时,在杭州建了一所医院,起名“安乐坊”。大概这名字听起来会让人浮想联翩,宋朝后来把“安乐坊”改名为“安济坊”。

丧葬福利

宋朝各地都建有公墓,称“漏泽园”,没有亲属的死者都可以葬到园内。贫困家庭想将亲人葬入漏泽园,也被允许。漏泽园还专门请了僧人管理,并为亡灵超度。

说完了生老病死,你以为就没有了?不,宋朝还有专门针对乞丐的福利,所以说在宋朝成为乞丐也不用担心。

宋朝城市多贫富差距大,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有的就可能沦为为乞丐。为解决乞丐过多的问题,政府出台了救济政策,包括两类:一是宋神宗时期的“惠养乞丐法”,二是宋徽宗时期的“居养法”。

“惠养乞丐法”是在农历十月入冬以后开始统计当年乞丐人数并登记造册,从当年的十一月初一开始,每日发给每名乞丐米豆一升,一直发到第二年三月末。

“居养法”规定,从当年农历十一月初到第二年二月底,允许乞丐在冬季雨雪天气进入居养院生活,以免他们被冻毙街头。《清明上河图》中就可以找到几名乞丐,他们也许刚从居养院被遣散出来;再往前一些日子,这些乞丐可能正在居养院中喝粥呢。

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宋朝已经建立了很完善的福利救济制度,虽然其覆盖率仅限于贫困人口,但在封建社会中能有如此人性化的社会福利,仍是非常难得的。

与宋朝相比,我国其他朝代即便是一些所谓的“盛世”与“中兴”年代,针对贫困人口的救济都只是临时性的,发生天灾时政府会开仓放粮,灾情过去后则把灾民弃之不管,这样的行为肯定不能算作福利。

唐朝也有“悲田养病坊”这样收留乞丐与孤寡老人的机构,从“悲田”二字我们能看出,这一类机构带有慈善的性质,因此大多由寺院设立并管理。虽然政府也会对其有资助,但它却不是官办,仅是民间的慈善组织而已。

到了元明清三代,宋代建立的绝大部分福利机构都作废了,明朝保留了惠民药局与养济院,到明中期即难以为继而陆续荒废;清朝则只剩下一个养济院。

为什么宋朝有能力建立并运作如此强大的社会福利制度?

因为有钱。

宋朝有一个相对动态的社会结构,社会阶层被打破,人口流动频繁,城市化进程比以往大大加快。北宋城市人口约20.1%,南宋高达22.4%,而从12到15世纪,整个欧洲城市人口都从未超过10%。我国唐朝时期,人口10万户以上的城市只有十几个,北宋则高达40多个——请注意,是40万户,而不是40万人!

城市化进程加快,贫困人口也随之增加,宋朝因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救济政策。它为什么敢这样做?有钱啊!宋朝一年财政收入大约有一亿贯,是汉朝的七八倍,唐朝的五六倍,明朝的三四倍!有钱才敢做别的朝代不敢做的事,才能让民众受惠。难怪金庸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真能穿越,最愿意做宋朝人。

有人说福利制度最早起源于16至17世纪的英国,英国被认为是“最早的福利国家,最早有社会保障立法的国家”。然而,英国对贫困人口的救济相当粗暴,1601年的《伊丽莎白济贫法》规定,乞丐被关入教养院,进行强制劳动;1662年的《住所法》又规定,穷人只有在自己的出生地才能得到救助,如果去了别的地方,不仅不会得到救助,还有可能被驱逐离境。这样的所谓福利制度,又如何与宋朝相比呢?

宋朝的福利之所以“逆天”,离不开一个“钱”字,因此,这也是我们国家无论在多么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也要埋头发展经济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