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9日 星期六

昂山:从圣雄甘地获取非暴力斗争启示(图)

 

昂山:从圣雄甘地获取非暴力斗争启示
昂山素季2011年1月在一次集会上

缅甸军政府统治下,昂山素季在软禁当中度过了15个年头。但这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非暴力斗争的信念,从未产生过动摇。

1988年8月26日。缅甸民主运动的支持者正在向仰光进发。他们此前得到了军政府的警告,不要在首都举行抗议示威活动。但他们还是决定为争取权利而斗争。士兵赶来,封锁了他们前行的道路。一片死寂,谁敢发出声响或者行动,就可能失掉性命。

突然间,一个男孩走上前去,他撕开衬衣,径直站到了士兵的跟前。他沉默着,但他的目光似乎在说:“如果你们有胆量的话,开枪吧!” 这时,军官命令士兵放下枪支,他问道:“我们真的可以丧尽天良,射杀这名男孩吗?”他的话音未落,缅甸民主运动领袖昂山素季走到男孩身边。士兵不得已对抗议示威者放行。游行队伍终于抵达仰光,昂山素季首次公开对50万人发表演讲。

11年后,当昂山素季再度被判18个月软禁时,她告诉人们在家乡展开非暴力民主运动的意义。她清楚,这条道路既漫长又艰险:

“可以使用许多其它方式快速抵达目标。不过,这也可能意味着,到达的不是目标,因为在抵达目标的路途上,自己毁掉了目标。”

同印度的渊源

昂山素季的少年时代曾在圣雄甘地的家乡印度度过。像甘地一样,后来,她也到英国求学。不仅如此,进入政界的原因也像甘地,是政治环境所致。政治家不是昂山素季最理想的职业,虽然她出生于政治世家:父亲昂山将军曾在缅甸抗击英国的独立运动中功劳赫赫,她的母亲是缅甸驻印度的首任女大使。

昂山素季曾说,直到读了甘地的著作才真正明白,非暴力究竟意味着什么。她立志在自己的斗争中,以甘地为榜样。美国作家奥布莱恩(Perry O'Brien)著有《甘地之后:百年非暴力抵抗》。他说,“我想,昂山素季的特别之处在于,她不再害怕,而这在她的政治活动中起很大作用。”这表现在她的日常生活中。奥布莱恩说,我们可以学到的东西是,只有先丢掉恐惧,才能成为这类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的生活依靠它来改变。

她并没有获得成功,是吗?

昂山素季已66岁,但她纤细的身材,含羞的微笑,乌黑的发辫,使她的外形仍然保留着少女的韵味。多年前,她就是以这个形象开始从政的。她留给人的印象是镇定,乐观,毫无畏惧。批评者则说,她那艰苦的民主斗争直到今天并没有什么收获。

新德里的甘地和平基金会的沙尔马(Ramesh Sharma)认为,成功的收获只扮演次要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昂山素季让全世界关注了她的国家缅甸。”他说,许多人企图让昂山素季噤声,“但这种情况不会长久。非暴力之路非常艰苦,他要求人们作出牺牲,并带有同情心继续前行。”

永远不会放弃

不论是甘地、昂山素季,还是曼德拉,他们同常人最大的不同是他们个人付出的巨大努力。奥布莱恩说,“他们成为了人们的偶像。但他们也是血肉之躯,有自己的弱点,但他们都显示过,非暴力思想对他们的意义。”

即便前景并非明朗,昂山素季也永远不会放弃。 她曾说过,只要她有自由,她就会继续工作:“我知道,他们随时会将我再次软禁,过去他们就是这样做的。即便这样,我也会继续下去。”

中国 - 昂山:从圣雄甘地获取非暴力斗争启示(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