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1日 星期三

城镇化运动的主要障碍(所以“城镇化”是共匪中央拍拍屁股想出的歪招)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和社科文献出版社日前联合发布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蓝皮书指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一项长期艰巨但力所 能及的任务。当前,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面临以下多种障碍:
一是成本障碍。据测算,农民工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成本全国平均约为13万元,人均个 人支出成本约为1.8万元/年;除此之外,绝大多数农民工还需要支付平均约为30万元/户的购房成本。对政府而言,较高的集中公共投入,加上后续的持续性 投入,降低了地方政府尤其是大城市政府推进市民化的积极性。就个人而言,大部分农业转移人口很难承受年均支出成本之外的购房成本。
二是制度障碍。近年来,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就业和居住的政策,但由于制度变革涉及较高的成本和利益再分配问题,农民工进城就业并享受市民待遇的政策支持 体系至今仍没有建立。
三是能力障碍。农业转移人口通常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技能相对不足,由此限制了他们所能从事的职业和工种,工资收 入较低,难以负担较高的城镇定居、生活和发展成本,也很难满足部分城市积分入户的条件。
四是文化障碍。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城乡隔离状态,城乡之间已经越来越 具有两个时代或两个文明的含义。文化与行为方式的不同、经济生活差距以及部分城镇居民的偏见等,造成农业转移人口对城市生活的适应性与归属感缺乏,导致农 业转移人口与城市原居民两大群体间存在隔阂、疏离,甚至是摩擦和冲突。
五是社会排斥。城乡二元制度使部分城市居民形成了城市中心主义的心理优越感,部分城 镇居民在思想和行为上排斥外来人口的融入,而个别外来人口违法犯罪、不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又加重了对外来人口的社会排斥。
六是承载力约束。由于资源配置 的行政化倾向,加上公共服务、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的悬殊差异,农业转移人口高度集中在大中城市。一些大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出现了交通拥堵、 房价高企、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城市病”;而小城市和小城镇由于缺乏产业支撑,公共服务落后,人气不足,发展相对不足。人口的集聚与城市的承载力之间的 矛盾日益凸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