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2日 星期五

民进党参与的主要选举

参与的主要选举

立法委员选举

选举名称得票率当选席次/总席次席次百分比
1986年第一届(增额)25.16%12席/73席< 16% (注)
1989年第一届(增额)28.29%21席/101席< 21% (注)
1992年第二届36.09%50席/161席31%
1995年第三届33.17%54席/164席33%
1998年第四届29.56%70席/225席31%
2001年第五届33.38%87席/225席39%
2004年第六届35.72%89席/225席40%
选举名称区域得票率区域当选席次政党得票率不分区当选席次合计当选席次/总席次席次百分比
2008年第七届38.17%13席36.91%14席27席/113席24%
2012年第八届36.99%27席38.24%13席40席/113席35.40%
注:
  • 1989年之前为第一届立法院,仅有增额立委部分定期改选,俗称“万年国会”的中国各省份选出的第一届立委全数自动留任与递补,不必改选。因此民进党在立法院内所占的整体席次比例,远远低于选举所得之比例。立法院自第二届之后始全面改选,所有席次均由选举产生,包括以区域与原住民立委单一选票的政党得票率,来分配政党不分区立委名额。
  • 第五、六届立法委员选举,取得立法院第一大党,但泛蓝阵营仍掌控立法院多数主导权。
  • 第七届立委选举起,适用2005年6月任务型国民大会之修宪规定,立委人数减半,并改采单一选区两票制,两票分别决定区域及原住民立委,以及不分区立委。
  • 第七届立委选举为创党后,历次选举最大败选,也是民进党在立法院内所掌握席次,首度降低至国会全面改选前的比例。

县市长选举

历次选举名称得票率当选席次
1989年第11届38.34%6
1993年第12届41.03%6
1997年第13届43.12%12
2001年第14届45.27%9
2005年第15届41.95%6
2009年第16届45.32%4
  • 第13届县市长选举,首次超过中国国民党的县市长席次,“绿色执政”下的人口占全台湾总人口的71.59%
  • 第15届县市长选举,仅获得6个席次,连同高雄市,全台湾执政县市共7席。
  • 第16届县市长选举,获得4个席次,连同宜兰县,全台湾执政县市共8席,得票率也是民主进步党创党以来县市长选举中最高的一次。

直辖市长选举

历次选举名称得票率当选席次
1994年第1届41.50%1
1998年第2届47.30%1
2002年第3届42.95%1
2006年第4届45.15%1
2010年第5届49.87%2

省长选举

台湾省选举候选人得票率得票数当选
1994年陈定南38.72%3,254,887
  • 台湾省长选举仅一届,在修宪后随即精简省组织,改以中央派任省主席。

总统选举

选举名称候选人得票率得票数当选
1996年第九届彭明敏谢长廷21.10%2,274,586
2000年第十届陈水扁吕秀莲39.30%4,977,737
Vote1.svg
2004年第十一届陈水扁吕秀莲50.11%6,471,970
Vote1.svg
2008年第十二届谢长廷苏贞昌41.55%5,444,949
2012年第十三届蔡英文苏嘉全45.63%6,093,578
  • 第十届总统选举,首次政党轮替,成为中华民国执政党。
  • 第十一届总统选举,首次超过半数选票。
  • 第十二届总统选举,再次政党轮替,失去执政党身分。

注释

  1. ^ 此处指的“最大在野党”,是指在立法院拥有除执政党(目前为中国国民党)之外最多席次的政党。
  2. ^ 绿色年代影像馆 - 推动民进党组党关键人物—傅正
  3. ^ 杨祖珺,〈那天,早和政府协议好……〉,《新新闻》第917期(2004年10月6日)。
  4. ^ 谢长廷认为新党名应避免“台湾结”或“中国结”的困扰,因此主张用“民主进步党”作为党名。
  5. ^ 绿色年代影像馆 - 在周清玉家举行秘密组党会议
  6. ^ 〈党禁崩溃之彼日,“民主进步党”成立了--“环亚”、“甲天下”会场记实〉,《开拓时代周刊》第18期(自由时代总第146号),1986年11月17日。
  7. ^ 李心怡:〈六年政绩会说话 就等一句公道话〉,《新台湾人》,2006/5/25
  8. ^ 《今周刊》,2007-07-11
  9. ^ 地图会说话 - 人民感受的问题

相关学术研究书目

(按作者汉语姓氏拼音顺序排列)
  • 陈信杰,2000年,《民主进步党的创党过程:外省菁英分子所扮演的角色》,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范云,1994年,《民主进步党地方党部的组织与动员网络的分析》,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郭正亮,1998年,《民进党转型之痛》,台北: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黄德福,1992年,《民主进步党与台湾地区政治民主化》,台北:时英出版社。
  • Hwang, Ching-chane. 1995. Entrepreneurial Theory of Opposition Movements in One-party Dominant Quasi-democratic Countries. Ph.D. diss.,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 林佳龙,1988年,《国民党与民进党的群众基础:台湾选民政党支持的比较分析(1983-1986年)》,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林魏立,1989年,《反对势力与“台湾意识”之研究:民国七十六年九月至七十八年二月民进党个案分析》,国立政治大学三民主义研究所硕士论文。
  • 柳金财,1998年,《大胆西进?戒急用忍?:民进党大陆政策》,台北:时英。
  • 齐光裕,1996年,《中华民国的政治发展:民国卅八年以来的变迁》,台北:扬智。
  • Rigger, Shelley. 2001. From Opposition to Power: Taiwan's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Boulder, Colo.: L. Rienner Publishers.
  • 吴俊德,2001年,《民进党统独论述之分析》,私立东吴大学政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叶欣怡,2001年,《中间偏左与民进党转型》,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关连项目

外部链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