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9日 星期二

民主化第四波 埃及革命启示中国

 

作者 古莉

最新一期香港《亚洲周刊》聚焦埃及革命的整体进程,重点介绍了革命的推动者之一穆斯林兄弟组织,并特别强调了埃及革命对中国带来的启示,亚洲周刊编辑肖维基介绍说,曾因报道六四事件获得普立兹新闻奖,日前在埃及做现场报道的《纽约时报》记者纪思道在他的博客上提问道:「这个时候,中国的胡锦涛在想什麽?」

法广:先请介绍最新一期亚洲週刊的封面专题好吗?

肖伟基:最新一期亚洲週刊的封面专题是:民主化第四波,埃及革命启示中国。埃及革命胜利,将突尼斯的革命火种传递到其他中东国家,开启了民主浪潮第四波,也让中国网民欢呼:「今夜,我们都是埃及人!」中国的意见领袖冉云飞、徐贲、陈平、北风、何清涟等认为,网络革命是公民的革命,中国不能置身其外。在埃及做现场报道的《纽约时报》记者纪思道,曾因报道六四事件获得普立兹新闻奖,他在博客上提问:「这个时候,中国的胡锦涛在想什麽?」

法广:这一次埃及变天的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力量,来自穆斯林兄弟会,可以介绍一下这个组织吗?

肖伟基:作为目前埃及最大的反对派,穆斯林兄弟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九二八年,二十二岁的小学教师、苏非派信徒哈桑•班纳那一年在伊斯梅利亚创立。一九三三年,穆斯林兄弟会在开罗建立总部,提出完整政治诉求:摆脱殖民统治、清除西方影响;以《古兰经》和《圣训》为基础复兴伊斯兰教;统一从西班牙到印度尼西亚的伊斯兰社会,建立「伊斯兰律法」统治的大帝国。 穆斯林兄弟会和中国有哪些关系? 穆斯林兄弟会的分支包括包括目前巴勒斯坦的哈马斯、苏丹的伊斯兰民族阵线、中亚的伊扎布特(伊斯兰解放党)等等。其中伊扎布特在九十年代后期进入新疆,在新疆维族大学生与南疆青年中有广泛影响。伊扎布特在新疆的成员超过两万。二零零九年乌鲁木齐「七五事件」中,伊扎布特是最主要的参与者。

法广:新兴媒体在这波中东变天浪潮中 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肖伟基:以Facebook等为主的网络社交媒体和半岛电视促成了埃及和平民主革命的成功。半岛电视英语频道使英语世界观众全天候目击埃及现场,比别人更胜一筹。半岛电视也趁机在美国大做市场推广。 --除了封面专题外,这一期亚洲週刊还有哪些重要内容? 这一期亚洲週刊还报导:北京提前暴露铁路贪腐背后。中国铁道部长刘志军突然倒台,与突尼斯及埃及变天的民主浪潮有关。刘志军涉嫌贪腐受到查办,其实早在四年前全国两会时就出现罢免他的议案,但被当局做工作压下。有学者认为,刘志军有过,但建高铁有功,功过要分清。

民主化第四波 埃及革命启示中国 | RFI

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从《1984》看中共的邪教本质

 

作者﹕荣欣

【2012年04月23日讯】 《1984》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此书是经典的反乌托邦小说。乔治•奥威尔(1903—1950)是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著名的英语文体家。《一九八四》(1949)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最著名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他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出“奥威尔式”(Orwellian)、“奥威尔主义”(Orwellism)这样的通用词汇,不断出现在报导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之深远。

《1984》以细腻的笔触,以主人翁-党员温斯顿的短暂一生做为主题,用他的眼睛、思想和感受给读者展示出一个正常的健康的人性是怎样被党机制压榨和摧残,背叛了最亲爱的人,背叛了最基本的做人准则,最后沦为党的一颗螺丝钉,将全部的爱和信任献给了老大哥, 最终又被党无情的抛弃和处死。

书中的主人翁温斯顿生活在一个虚拟国度“大洋国”里,故事发生在1984年(即奥威尔创作此书时的30多年后)的“大洋国”。“大洋国”的统治阶级是“内党”,“内党”的领袖是“老大哥”。“老大哥”从不露面,他的大幅照片户内户外却到处张贴,犀利的眼睛,紧盯着臣民。主人翁温斯顿仅仅属于“外党”,跟所有同志一样身穿清一色的蓝布工人套头衫裤。他服务的机关是“真理部”。政府除了“真理部”以外还有三大部,即“和平部”、“仁爱部”、“富裕部”。讽刺的是,真理部负责新闻、娱乐、教育、艺术;新闻,是党的喉舌,对一切真实的历史进行歪曲和涂抹;和平部负责战争;富裕部负责经济事务;友爱部维持法律和秩序。友爱部是最令人畏惧的部门.它连一扇窗户也没有,重重的铁丝网、铁门、隐蔽的机枪阵地.甚至在环绕它的屏障之外的大街上,也有穿着黑色制服、携带连枷棍的凶神恶煞般的警卫在巡逻,所以确切的说真理部负责造谣;和平部负责战争;富裕部负责挨饿;友爱部负责拷打。

四大机构各占据一座300米高的金字塔式建筑。建筑外边大书特书党的三大原则:“战争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愚昧就是力量”。温斯顿担任“记录科”的科员,工作是修改各种原始资料,从档案到旧报纸,全都根据指示改得面目全非。温斯顿的家与所有私人居室一样,有一个无孔不入的现代化设备,叫做“电子屏幕”。每个房间右首墙上都装有这样一面长方形的金属镜子,可以视听两用,也可以发号施令,室内一言一语,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受这面照妖镜的监视和支配。平时无事,电子屏幕就没完没了的播送军队进行曲、政治运动的口号、或“第九个三年计划”超额胜利完成的消一息。这些噪音由中央枢纽控制,党个体无法关掉。

温斯顿每天的生活是单调、枯燥和机械的。按时上班,篡改历史,快到十一点的时候,在温斯顿工作的记录司,他要和部里的其他党员一起坐在工作大厅的中央,举行两分钟仇恨。内容无非是对党所认定的党内的叛徒、变节分子进行批判。他们的罪名无一不是,反党罪行、叛国行为、破坏颠覆、异端邪说;他们的行踪大多是策划着阴谋诡计,得到外国后台老板的庇护,在仇恨会中党内的叛徒的形象会被丑化,当党员大众的仇恨被激起之后,无一例外会出现大救星-老大哥,这时所有的党员都会像对神一样的露出崇拜之情,虽然这种表现可能是伪装出来的。

“大洋国”的统治是机械和残酷的,军事化的生活作息,没有肉的正餐,无处不在的老大哥的面孔监视和窥视着每个党员的一举一动……在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子中,温斯顿的人性和理性开始对其党性进行思考和对抗,他买来了日记本,用整齐的大写字母写着—打倒老大哥打倒老大哥打倒老大哥打倒老大哥打倒老大哥,一遍又一遍的写满了半页纸。

恐谎一次次的袭来,但是他还是要这样做。他清楚的知道的。他已经犯了体制内思想罪。思想罪可不是能长期隐匿的。你可能暂时能躲避一阵,甚至躲避几年,但他们迟早一定会逮到你。并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举行审讯,不报导逮捕消息,人就是这么销声匿迹了,而且总是在夜里。你的名字从登记册上除掉了,你做过的一切事情的记录都除掉了,你的一度存在也给否定了,接着被遗忘了。你被取消,消灭了:通常用的字眼是化为乌有(vaporized)。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裘莉亚,一个和他有同样”叛逆”思想(独立思想)的党员裘莉亚。裘莉亚年轻、健康,她用自己的智慧在“大洋国”那种机械、残酷、灰暗、阴晦、贫穷的氛围中争取爱和希望,美好的生活。小说写到这里,读者们都在庆幸温斯顿找到了真爱,躲进了小楼,如同躲进了世外桃源,但是没有想到,原来裘利亚和温斯顿所有的一切都在老大哥眼皮底下,老大哥的眼睛无所不在,思想警察无处不在,他们被抓了。
温斯顿和裘莉亚被施以酷刑,不仅来自肉体,更多地是来自精神层面,他们被剥夺了人的所有权利,在极度的恐惧和酷刑折磨之下,匍匐在地求饶 ,承认一切谎言,背弃一切显而易见的真理,例如“2加2等于4”,出卖所有的人,包括最心爱的人,当面对饥饿的老鼠,温斯顿最终喊出“让它们去咬裘丽亚”,许多读者的心理防线也崩溃了。

《1984》揭示了党政治的真实图景,奥威尔对其本质的深刻的洞察,在小说中思想警察对温斯顿说到,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并非如我们所谎称的是要挽救你,而是要把你改造成和我们一样的人,我们绝不制造殉难的英雄。
温斯顿的悲剧一生,令人震撼,因为小说是在用活生生、血淋淋的真实概括党性对人性的摧残和毁灭,党性肢解了人性,毁灭了人性,而又是那么理直气壮,温斯顿明知自己所做的一切会是怎样的结果,可是他还要做,因为那是一种天赋人权、自然本性的真实流露,那是上苍赋予的人的基本权利,就如同“2+2=4”那样的简单、自然而然和理所应当,可是党是不允许的,党不允许真理在其党徒的思想中存在,党性超越了人性,党的意志凌驾于自然、宇宙、家庭、社会之上,或者说党本身就是反自然、反宇宙、反家庭、反社会、反人性的集合体,党藐视一切生命,只对自身的权利感兴趣。正如裘莉亚一针见血的指出,“党为什么要禁欲,要是你内心感到快活,那么你有什么必要为老大哥、三年计划、两分钟仇恨等等他们这一套感到兴奋?“除了抑制某种强烈的本能,把它用来作为推动力以外,还能有什么别的办法能够把党在党员身上所要求的恐惧、仇恨、盲目信仰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党对人们要想做父母的本能,也耍弄了同样的手段。要废除家庭实际是做不到的,相反,还鼓励大家要爱自己的子女,这种爱护几乎是一种极其老式的方式。另外一方面,却有计划的教子女反对父母,教他们侦查他们的言行,密告他们的偏离的倾向。家庭实际上成了思想警察的扩大。用这种方法可以用同你十分接近的人做告密者,日日夜夜的监视你。”
从某种角度说温斯顿的悲剧是必然的,因为以一个体制内的一分子去对抗整部国家机器,其结果可想而知,所以在温斯顿在观察和思索后说出了这样的话,“希望在群众 ”,“未来属于群众 ”。而对于一个党体制内部的人来说,六个月,一年还是五年,最终都会成为死人。(书中不断出现的台词“我们是死人”)。

我们惊叹于作者的洞见和超凡的预见性,北京作家王小波曾说:对于我,它(1984所描写的生活)也不是虚构,而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历史。看过本书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本书简直就是对文革时期狂热社会的预见。虽然,作者并没有想来经历文革。

时间如梭,当人类的历史跨步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如此广泛和频繁,《一九八四》中大洋国的统治似乎在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那种真实还在存在,无论是在亚细亚的孤儿—北韩,还是在曾经古老和文明的
中国,人们还是会看到温斯顿的悲剧在不断的上演,只是变换了模式,没有了“战争就是和平”的狂热叫嚣,党不再需要党员个体将全部热情和热爱献给他。取而代之的是为了拉拢党员为其卖命的全面腐败和堕落,但是
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不让人恢复人性中向往追求真理、和平和善良的天赋人权,不让社会恢复重德向善的神传文明,所以对于党体制内部的人来说,只要没有退离这个党。六个月,一年还是五年,最终依然会成为死人。

《一九八四》是一部启迪良知和充满理性思辩的小说,他用生动的故事,犀利的语言揭穿了党的谎言,揭开了党的画皮,正如小说代言中所说,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但是这种保障却来得那么沉重、悲伤和无可奈何,正如生活在中国党文化中的网友所说“我觉得我以前的一些观念被它解构了,空了,我开始怀疑我以前的经历,有种完全被否定的感觉。它拆了我的一些东西,却没再建起一些东西。 这种感觉好恐怖,我不知道还应该用怎样的态度过以后的生活。我努力思考着……”;“我一直看下去就是为了看到温斯顿寻找真理的过程能最终得到成果,但这结果令我十分绝望……最后那句‘他(温斯顿)战胜了自己,他热爱老大哥。’我真的泪流满面了,因为极权将你所坚信的一切踩踏得一文不值。”
这也许是《一九八四》的历史局限,他能够揭开党的画皮,却不能给人们一个摆脱党控制的方法。

所幸的是历史跨越了无论是一九四八还是一九八四,退党大潮席卷世界的每个角落,如果今天奥威尔依然健在,他一定会欣慰的感叹,温斯顿的悲剧可以避免了,因为多一个人退党,就多了一份自由和希望的保障。

中组部培训290名新市长书记 被评自相矛盾

 

“对党负责为民尽责” 被评自相矛盾

中共党媒称,“为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从今年5月开始,中组部将在中央党校分3批对新任市委书记、市长进行任职培训。来自24个省区市的67名新任市委书记参加第1期培训班。

消息称,2011年以来,在地方领导班子集中换届中,全国新任市(地州盟)委书记有130多名、新任市(地州盟)长有160多名。

李源潮在座谈会上称,新任市委书记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要求,“为党负责、为民尽责……向党向人民交出一份问心无愧的答卷”。

有评论人士表示,中共对老百姓财产的掠夺已达疯狂的地步,政法委的维稳费用不断攀升,并且完全黑社会化,中共靠土地财政来维持其政权,强拆、征地越来越肆无忌惮,造成民间反弹非常激烈,民怨沸腾。“党的利益”和民众的利益已经根本对立、水火不容。地方官员对党负责,那一定是对人民不负责。李源潮的说法是自相矛盾。

民杀官事件频发

近日,大陆三天内连续发生两起民众痛杀政府官员的案件。22日,浙江云和县女副县长遭一上访户劫持;24日,又传出湖北红安县男子对三村官下杀手。

从网络上民众的反响看,同情者甚少,叫好声一片,民众仇官心理普遍。民众热议,上访、自伤、自焚没用,轰轰烈烈的杀官运动,即将风起云涌……

5月17日,贵州德江县国土资源局执法大队副队长张波带队,强行拆除户主张某的房屋,这名女子为护家园用刀刺死张波。

5月16日早上10点20分左右,广西桂林灵川县三街镇溶流村委小溶江介埠头村民全水林为保护家园,在其承包地上阻止官方强行施工,双方发生肢体冲突过程中,他愤而拿起随身携带的农用镰刀将灵川县移民局官员秦启明砍死。

5月12日晚上,天津发生引人轰动的选举血案。天津市北辰区双街镇下辛庄原村长黄双来为连任重金雇人殴打村长候选人,当地村民自卫反抗,双方发生激烈冲突,原村长黄双来及其妹夫和侄子在冲突中被打死,多人重伤。

大纪元 - 中组部培训290名新市长书记 被评自相矛盾

钟延:真实的人心巨变

 

五月十五日报导,今年二月底河北省泊头市富镇周屯村的法轮功修炼者王小东(男,四十二岁,大学毕业,教师),无故遭泊头市公安局国保大队抄家,因抄出有装光盘的盒子,王小东被公安从家带走之后实行了逮捕。留下一个七岁的孩子和七十多岁的老母。此事引起了全村人的愤怒,全村三百户各派一名代表在呼吁书上签名,要求市检察院释放王小东。

这一封三百人联合签名按手印的上书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引起震动,后来这封信被拿到了中共常委会上作为内部资料传阅,中共多个政治局常委看到这封请愿信后都非常震惊。

此后,以周永康为代表的迫害法轮功的中共政法委系统开始反扑,他们伙同泊头市富镇镇政府工作人员开始对签名村民实施恐吓和威胁,并要求在污蔑法轮功的承诺卡上签名。

这个真实的事件就像一个缩影,在过去十三年中共对法轮功的迫害中,每个中国民众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遭受迫害、坚持信仰的法轮功学员;有支持正义、保护受迫害的法轮功学员的普通民众;有了解真相后放弃迫害、选择正义的基层村官;有违背道义延伸迫害的江泽民流氓集团和其党羽。

在这个事件中,我们也强烈感受到了解真相后,觉醒民众的真实民意。如今,每个国人都在面临选择,面对正义与邪恶,都在摆放自己的位置。停止迫害、支持正信、惩办元凶是大势所趋,也将引领中国的历史巨变。

面对暴政 中国民众主动选择正义

三百人联名上书这样的事件其实在中国越来越多,去年法轮功学员周向阳的家乡河北省秦皇岛昌黎县约两千三百位善良民众联名支持其申诉,在当局把周向阳的妻子李珊珊抓走后,又有五百多民众联名救助。

三月十七日,黑龙江哈尔滨市阿城区法院对法轮功学员赵玉安、张宝胜、王金玉、程宝英进行非法庭审,五位律师在为四位法轮功学员做出强有力的无罪辩护时表示:“我们看到了法轮功修炼者捍卫真理、坚定信仰,不屈不挠,和平理性的上访诉求,被残酷迫害多年,仍坚持信仰、坚守道德良知做好人,我们被法轮功的不屈精神震撼了!”

据明慧网报导,二零一零年四月,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三百七十六位村民,为被东陵监狱折磨而死的法轮功修炼者徐大为鸣冤,集体签名一封申诉信。据政法系统官员说,中共政法委书记周永康直接下令调查“联名信事件”。调查这些联名申诉、请求调查冤情的村民,查问是谁发起的,并威胁村民不要参与此事。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在黑龙江省富锦市上街基乡忠胜村,法轮功学员袁玉龙与儿子袁守江、儿媳龚金芬三人被中共警察非法劫持,包括村干部在内的全村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村民们,联名力保三人都是高尚的好人,要求当局立即放人,同样轰动一时。当法轮功学员被绑架后,几乎是整个村庄的全部村民们都敢于仗义执言,不但在联名信上签名画押,还都在上面郑重按上了指纹,表现出的不仅仅是仗义,更是对法轮功学员人品的认同。

二零零九年二月,发生在辽宁抚顺的另一起正义民众为法轮功学员讨公道的联名信事件震动了周永康、罗干等中共头目。当时,家在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英额门镇的法轮功学员徐大为,在监狱里被中共折磨八年后出狱,但他在中共的牢狱里遭到了长期残酷虐待:被长时间戴手铐脚镣、毒打、上大挂(吊挂)、强行灌食、胶皮管子打、针扎、电棍电击、注射摧残中枢神经的药物等等,出狱时家人将其送医院,十三天后徐大为即含冤去世,年仅三十六岁。当地纯朴的村民们出于义愤,先是自发组织了两卡车人赶去东陵监狱讨公道,在监狱不给任何答覆的情况下,五个村的三百七十六人在揭露监狱迫害的申诉信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二零零九年六月份,辽宁省大连庄河市光明山法轮功学员郑德才被当地公安绑架,次年三月份,村里八十余户乡亲为营救郑德才签写了联名信,用这种方式向中共当局表达对法轮功学员的支持,要求当局立即将郑德才释放。

三百村民选择支持无辜受迫害的法轮功学员,是中国民众面对暴政,主动选择正义的壮举。孟子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大丈夫。”正义战胜邪恶的历史也正是那些威武不屈的大丈夫们谱写的。涓涓溪流汇成江河,中国民众的这些义举也定能决定中国的未来。

中国巨变始于民众觉醒

江泽民政治流氓集团对法轮功长达十三年的迫害,对中国社会的全面打击和伤害是无法计量的。法律人权的践踏、道德伦理的沦丧、国民经济的巨耗、优秀人才的摧残……中共血债派让整个国家和民族背负了沉重的代价。

正邪如冰炭,三百村民联名保护法轮功学员事件,让人们更加看清了是非善恶,在这个义举的感召下,相信会有更多的中国民众择善而终,从而带动中国走向新的纪元。

该事件也是让江泽民邪恶集团最恐惧的,一旦这一义举不断发酵,对他们来说,将是灭顶之灾,因为他们深知,虽能自己兴风作浪一时,但终逃不过正义的惩罚。那些曾经参与迫害的人,也只有弃恶从善,并抓紧时间弥补对法轮功学员造成的伤害,否则,机会一旦失去,让他们最痛悔的事就会发生。

随着发动迫害的江泽民集团代表人物一个个远离权力中心,曾经受到控制的媒体和网站也会被真相占领,很快每个中国老百姓都会发现中国即将发生历史性巨变和法轮功息息相关。那时,会有更多的中国民众在真相面前选择正义,历史巨变将真实的展现在你我面前。

2012年5月27日 星期日

九成中央委员亲属移民海外 习近平秘密谈亡党


九成中央委员亲属移民海外 习近平秘密谈亡党
——多起大事冲击政治局 习近平秘密谈亡党
 新闻网2012-05-27讯】  
  从王立军事件、薄熙来下台、到陈光诚事件,已经给中共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近日发生的300人手印材料事件,和“九成中央委员亲属移民海外”事件,更是使得中共内部“雪上加霜”,习近平还特别在一个会议上秘密谈到“亡党”。 
300人手印事件冲击政治局
河北省泊头市富镇周官屯村的法轮功修炼者王晓东,无故遭泊头市公安局国保大队逮捕,留下一个6岁的孩子和70多岁的老母。此事引起了全村人的愤怒,全村300户各派一名代表在呼吁书上签名,要求市检查院释放王晓东。
之后,300村民按手印的名单材料在中共政治局传阅,并引发震动。有消息称,中共多个政治局常委对此感到非常震惊。
近日,接近北京高层的人士透露,高层人士认为,这份300村民的手印材料,相当于当年邓小平改革的“小岗事件”一样,要改写历史了。
1978年的“小岗事件”也是由一张有手印的契约开始,成了当时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一个起点,现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九成中央委员亲属移民海外 再次震动政治局
近日,中共还展开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发现九成中央委员亲属移民海外。
据《动向》的报导,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部委办书记、部长政治学习班上指出:“党政、国家机关部门高级干部‘裸官’情况,直系亲属在外国持双重国籍;配偶、亲属经商和占据国企高级管理层享受超级待遇;‘三公’(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公费旅游)挥霍情况,已形成三大特色和三大民怨、民怒、民愤。”
习又说:“社会已把三个问题列作新时期亡党亡国的三大祸端”,“政治危机、政局稳定危机、民心党心危机、国家前途危机能否化解,根本取决于党的自身改革的勇气、坚定性,取决于社会的呼声和动力。”
中央政治局在会上曾讨论过有关的调查报告情况,中组部长李源潮在会上说:“简直无法接受调查结果,但必须要接受严峻、沉痛的事实,这个局面是严酷、耻辱的。”

中共官方权威机构统计的有关资料

以下是《动向》引用中共官方内部权威机构所作的统计,而且还是“不完全统计及掌握资料”。
中央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纪委委员直系亲属在西方居住、工作、持居留权、已加入当地国国籍等状况(至2012年3月31日):

职称 人数 在美、加 亲属数 在欧洲 亲属数 在其他国家 亲属数
中央委员 204人 247人 6人 96人
候补委员 167人 122人 361人 108人
中纪委委员 l27人 202人 276人 104人
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中,187名委员有直系亲属在西方国家居住、生活、工作或已加入所在国国籍。
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中,142名候补委员有直系亲属在西方国家居住、生活、工作或已加入所在国国籍。
第十七届中纪委委员中,113名纪委委员有直系亲属在西方国家居住、生活、工作或已加入所在国国籍。
国务院研究室、公安部外事处、外交部等机构统计
据国务院研究室、公安部外事处、外交部等机构统计,省部一级直系亲属持双重国籍情况日趋严重,在已退离休省部一级高干直系亲属中有5万6千至6万人持双重国籍;现职省部一级高干直系亲属有1万8千至2万人持双重国籍。直系亲属通常指子女、兄弟姐妹。
社科院、中组部研究室调查报告结果
不久前社科院、中组部研究室调查报告中披露:60%以上高、中级干部不反对、能接受“裸官”的状况;56%以上党政国家机关部门地厅级以上干部反对、不支持申报、公开家庭、子女的经济状况及财产来源。

托马斯·潘恩:《常识》

 

托马斯·潘恩:《常识》

  泛论政权的起源和目的,并简评英国政体

  有些作者把社会和政府混为一谈,弄得它们彼此没有多少区别,甚或完全没有区别;而实际上它们不但不是一回事,而且有不同的起源。社会是由我们的欲望所产生的,政府是由我们的邪恶所产生的;前者使我们一体同心,从而积极地增进我们的幸福,后者制止我们的恶行,从而消极地增进我们的幸福。一个是鼓励交往,另一个是制造差别。前面的一个是奖励者,后面的一个是惩罚者。社会在各种情况下都是受人欢迎的,可是政府呢,即使在其最好的情况下,也不过是一件免不了的祸害;在其最坏的情况下,就成了不可容忍的祸害;因为,当我们受苦的时候,当我们从一个政府方面遭受那些只有在无政府的国家中才可能遭受的不幸时,我们由于想到自己亲手提供了受苦的根源而格外感到痛心。政府好比衣服,是天真纯朴受到残害的表征;帝王的宫殿是建筑在乐园的亭榭的废墟上的。如果良心的激发是天日可鉴的、始终如一的和信守不渝的,一个人就毋需其他的立法者;但事实并非如此,他觉得有必要放弃一部分的财产,出钱换取其余的人的保护;谨慎小心的原则在其他任何场合都劝他两害相权取其轻,现在这个原则也促使他这样做。因此,既然安全是政府的真正的意图和目的,那就毫无疑义地可以推断,任何看起来最有可能保证我们安全的形式,只要是花费最少而得益最大,都是其他一切人所愿意接受的。
  为了清楚而正确地了解政府的意图和目的,我们假定有少数人在地球的某一个隐僻的部分住下来,同其余的人不发生联系;他们就将代表任何一块地方或世界上的第一批移民。在这种自然的自由状态下,他们将首先想到社会。千百种的动机都将鼓励他们趋向这一目标。单单一个人的力量应付不了他的各种需要,他的心境又不堪永远寂寞,因此他不久就被迫寻求另一个人的帮助和安慰,而对方也有同样的要求。四五个人通力合作,就能够在旷野当中兴建一个还算过得去的住所,但单独一个人的力量就可能劳碌终生而一无所成。当他砍了木头之后他搬不动它,就是搬动了也竖不起来;同时饥饿会逼他离开工作,每一种不同的需要会以不同的方式来支使他。疾病,哪怕是一件不幸,也意味着死亡;因为它们纵然并不致人于死命,也会使他不能维持生活,落到死不死活不活的境地。
  这样,客观的需要像一种吸引力似的,马上会把我们这些刚到的移民组成社会,而彼此从社会生活中所得的幸福就会确立起来,并且只要人们始终互以真诚相待,就不必有法律和政府的约束;然而,由于唯独上帝才不为邪恶所侵染,结果就必然发生这样的情况:他们刚刚克服了那些在共同的事业中把他们团结起来的迁居之初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之后,立刻便开始忽视彼此应尽的责任和应有的情谊。这种怠懈表明有必要建立某种形式的统治,来弥补德行方面的缺陷。
  某一棵地点适中的大树将供给他们一座大礼堂,全体移民区的人可以在树荫下聚会,讨论公共的问题。很可能,他们第一批的法律只是称为条例,在推行的时候至多以公众的鄙视作为违犯条例的惩罚。在这第一次的会议中,人人自然都有权利占据一个席位。
  可是,随着移民区的发展,公众所关心的事情也增加了,同时成员间彼此可能离得很远,不便像从前那样大家每次都聚在一起,而当初他们的人数不多,住处很近,公众所关心的事情是寥寥无几的和琐碎的。这种情况表明,他们同意从全体成员中选出一些优秀的人来专门管理立法工作,是有其方便的地方的;这些人应该关心那些选派他们的人所关心的事情,一切做法同全体成员亲自出席时所采取的一样。如果移民区继续发展,就有必要扩大代表的名额,使移民区的各部分的利益都可以受到照顾,同时最好是把整个区域分成若干适当的部分,每一部分派出相应的人数,这样一来,当选人就永远不会独自关心一种与选举人毫不相干的利益,并且为了审慎起见,时常举行选举是适当的:通过这种方式,当选人有可能在几个月以后回去再同群众混杂在一起,他们就不敢自找苦吃,从而他们对于公众的忠实也就会有所保证。因为这种不时的互换会同社会的每一部分建立共同的利害关系,各部分就会自然地互相支援,正是基于这一点(不是基于帝王的无意义的名号),才产生政府的力量和被统治者的幸福。
这便是政府的起源和兴起;也就是说,这是由于人们德行的软弱无力而有必要采用的治理世界的方式;由此也可看出政府的意图和目的,即自由与安全。不管我们的眼睛在纷然杂陈的事物面前如何眼花缭乱,或者我们的耳朵如何受音响的欺骗,也不管偏颇的见解如何把我们的意志引入歧途,或者个人的利害关系如何迷了我们的心窍,自然和理性的坦率的呼声也毕竟会说这是对的。我对于政体的这种想法,是从一项无法推翻的自然原理推论出来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愈是简单,它愈不容易发生紊乱,即使发生紊乱也比较容易纠正;根据这项原理,我现在想对大肆吹嘘的英国政体说几句话。在制定英国政体的黑暗的奴隶时代,它是光荣的,这一点我并不否认。在宇内暴政肆虐的时候,尽量不脱离这种政体,那也是一种光荣的出路。可是,要论证现在这个政体是不完备的、不稳固的、不能产生它应有的效果的,那倒是容易的。专制政体(虽然这是人类本性的耻辱)有这样的好处,就是它们来得简单,如果人民受苦遭难,他们知道他们的苦难是从谁的头脑里产生出来的;也知道补救的办法;没有五花八门的原因和救苦消灾的方法使他们茫然失措。可是英国的政体十分复杂,全国人民可能受苦多年而根本发现不出这是哪一方面的过错;有些人会这样说,有些人会那样说,每一个政治医生开的药方也各不相同。我知道,要克服地区的或由来已久的偏见是困难的,可是如果我们耐心考察一下英国政体的组成部分,我们就会看出它们是羼杂着一些新的共和政体因素的两种古代暴政的肮脏残余。
  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暴政的残余。
  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
  第三,由下议院所体现的新的共和政体的成分;而英国的自由便是以下议院的效能为基础的。
  前两种是世袭的,与人民无关;因此,从法治上讲,它们对于国家的自由是毫无贡献的。
  要说英国的政体是三种势力的合一,互相牵制,那是可笑的;这句话不是毫无意义,便是不折不扣的自相矛盾。
  所谓下议院是对国王的一种牵制,这话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如果没有人监督,对国王是不能信任的;或者换句话说,渴望保持专制政权的欲念是君主政体的固有的弊病。
  第二,为此而被任命的下议院议员不是比国王贤明,便是更值得信任。可是,这同样的政体先是授权下议院,使它可以用不同意国家预算的办法来牵制国王,以后却又授权国王,使他有权否决下议院的其他议案,借此来牵制下议院;于是它又含有这样的意思:国王比它已经认为较国王贤明的那些人来得贤明。真是荒唐透顶!
在君主政治的体制里有一些极端可笑的东西;这个体制首先使一个人无从获得广博的见闻,然而又授权他去解决那些需要十分明智地加以判断的问题。国玉的身份使他昧于世事,然而国王的职务却要求他洞悉一切;因此这两种不同的方面,由于它们出乎常理地相互敌对和破坏,证明那整个的人物是荒唐的和无用的。
  有些作家曾经这样地解释英国的政体:他们说国王是一方面,人民是另一方面;上议院是代表国王的议院,下议院是代表人民的议院;可是这种解释把议会的一切特征割裂开来,不能自圆其说;纵然文章做得很漂亮,但一经推敲,它们却显得毫无根据和意义含混了;而且总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哪怕是绝顶讲究的文字,如果所描述的是一种决不可能存在的事情,或者是一种颇为费解而无法描述的事情,也只能是一堆响亮的字眼,它们固然好听,却缺乏思想内容。其原因是,这种解释包含一个先决问题,那就是说,既然国王所凭借的权力是人民不敢信任的,并且常常不得不加以牵制,那么这个国王怎么会产生的呢?这样一种权力决不会是贤明的人民所赋予的,任何需要牵制的权力也不会是从上帝那里得来的;然而宪法的条文却规定这样的权力要存在的。
  宪法条文不能起到它应起的作用;这个手段不能也不会达到目的,而全盘的事情等于是一种“自杀”:因为,既然较重的秤砣总会称起分量较小的东西,既然一架机器的各个轮子都由一个轮子推动,我们还需要知道的,就是在这个政体中哪一种权力最为重要,因为那种权力将起着支配作用:虽然其他的权力,或其中的一部分,可以阻碍或所谓牵制它的运转的速度,但是只要它们无法使它停止,它们的努力总是白费的:第一个动力终将为所欲为,而它在速度上感到不足的,在时间上可以得到弥补。
  国王是英国政体中这个压倒一切的部分,这一点是不必明说的,而他仅仅因为给人以地位和津贴,才获得他那全部的势力,这一点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虽然我们十分聪明,曾经对专制君主政体关门下锁,但同时我们也十分愚蠢,曾让国王掌握了钥匙。
  英国人支持他们自己的由国王、上议院和下议院统治的政府,这种偏见一半来自理智,一半来自民族自傲,甚或以后者的成分居多。在英国,个人无疑地要比在其他国家安全一些:但是国王的意志无论在英国或法国都同样是国家的法律,所不同的是,英国国王的意志不是直接从他的口里表达出来,而是通过议会法令的可怕的形式交给人民的。因为查理一世的命运只是使得国王们更为狡猾,不是更为正直。
  因此,撇开所有那些赞成形式和结构的民族自傲与偏见不谈,昭然若揭的真理是:英国国王所以不像土耳其国王那样暴虐,这完全是由于人民的素质,而不是由于政府的体制。
  对于英国政权形式的体制方面的错误作一番探讨,在目前是非常必要的;当我们还受到某种突出的偏爱的影响的时候,我们就决不能予人以公正的评价,同样地,当我们还受到任何顽固的偏见的束缚的时候,我们也就不能对自己做出公平的论断。一个眷恋娼妓的男子是不配选择或品评妻子的,同样地,任何赞成一个腐朽政体的成见也将使我们不能识别一个好的政体。
  论君主政体和世袭

  在宇宙万物的体系中,人类本来是平等的,这种平等只能为以后的某一桩事故所破坏:贫富的差别是很可以加以说明的,而且在说明的时候不必采用压迫和贪婪之类刺耳的、难听的字眼。压迫往往是财富的后果,而很少是或决不是致富的手段;虽然贪婪会使一个人不致陷入赤贫的境地,但一般说来它却使他变得怯懦,发不了大财。
  可是,还有一种不能用真正自然的或宗教的理由来解释的更大的差别,那就是把人们分成“国王”和“臣民”的差别。阳性与阴性是自然做出的差别,善与恶是上苍作出的差别;但是有一类人降生世间,怎么会高出于其余的人之上,俨然像一个新的人种那样与众不同,倒是值得加以探究,了解他们究竟是促进人类幸福的手段还是招致人类苦难的手段。在世界的古代社会,根据《圣经》上的记载来看,并没有帝王;这种情况所产生的结果是,当时没有什么战争;而现在使人类陷入混乱的,乃是帝王的傲慢。荷兰没有国王,近百年来已经比欧洲任何君主政体的国家安享了更多的和平①。古代的历史也可以证实这种说法;因为最初一批宗族首领所过的恬静的田园生活本身自有一种乐趣,这种乐趣当我们读到犹太王族史的时候便消失了。
  由国王掌握的政权形式最初是异教徒开始采用的,后来犹太人向他们模仿了这种惯例。这是魔鬼为了鼓励偶像崇拜而进行的最得意的杰作。异教徒把他们去世的国王视为神圣,向他们表示敬意,而基督教世界则进了一步,以同样的态度对待活着的国王。把神圣的“陛下”这一称号施诸于耀武扬威而转瞬变为白骨的小人,该是多么亵渎!
  把一个人的地位捧得高出其余的人很多,这种做法从自然的平等权利的原则来说是毫无根据的,也不能引经据典地加以辩护:因为基甸②和先知撒母耳③所宣布的耶和华的意志分明不赞成由国王掌握的政权。在君主国家里,《圣经》上一切反对君主政体的部分已被很巧妙地掩饰过去了,但它们无疑地值得引起那些尚待组织政府的国家的注意。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④,是宫廷所引述的《圣经》上的教义,但它并非君主政体的根据,因为当时的犹太人还没有国王,还处在隶属于罗马人的地位。
  从摩西记载创世的时候起,到犹太人全体受骗而要求立一个国王的时候止,差不多过了三千年。在立国王以前,他们的政权形式(耶和华偶然插手干涉的特殊情况除外)是一种共和政体,由一位士师和各宗族的首领执掌。他们没有国王,他们认为,除万人之主的耶和华以外,要承认有谁享有君王的称号,乃是一种罪恶。当一个人严厉地谴责人们对君王之类的盲目崇拜时,他毋庸怀疑,那和华既然永远要人相信他的光荣,是不会赞成那种悍然地侵犯上天特权的政体形式的。
  君主政体在《圣经》中列为犹太人的罪恶之一,并预言这种罪恶将产生怎样的灾祸。那个事件的历史是值得注意的。
  因为以色列人受到米甸人的压迫,基甸便带领一小支军队向他们进攻,
  ① 1815 年以前,荷兰加入了联邦共和国,并在其中占据了统治地位。——译者
  ② 见《旧约全书·士师记》。——译者
  ③ 见《旧约全书·撒母耳记》。——译者
  ④ 见《新约全书·马可福音》。——译者
  终于在神的参与下获得了胜利。犹太人得胜以后十分高兴,认为这是基甸的雄才大略的结果,因此提议推他为王,说:愿你和你的儿孙管理我们。这确实是个最能打动人心的诱惑;不单纯是个王位,而且是个世袭的王位;可是基甸内心虔诚地回答说,我不管理你们,我的儿子也不管理你们。唯有耶和华管理你们。话不能说得再清楚了;基甸并非拒绝这种荣誉,而是否定他们有给他这种荣誉的权利;他也并不是用自己想出来的一番客套话向他们表示感谢,而是用先知的肯定语气责怪他们不应叛离他们自己的君主,即上帝。
  在这件事情之后大约过了一百三十年,他们又犯了同样的错误。犹太人想要模仿异教徒偶像崇拜的风俗的渴望是简直难以形容的;结果,他们抓住了撒母耳的负责管理世俗事务的两个儿子的不端行为,便吵吵闹闹地匆匆来到撤母耳的眼前说,你年纪老迈了,你儿子不行你的道,现在求你为我们立一个王治理我们,像列国一样。在这里,我们不能不说他们的动机是坏的,就是说,他们希望像其他的国家、即异教徒一样,而他们真正的光荣却在于尽可能不像他们。撒母耳不喜悦他们说,立一个王治理我们;他就祷告耶和华。耶和华对撒母耳说,百姓向你说的一切话,你只管依从,因为他们不是厌弃你,乃是厌弃我,不要我作他们的王。自从我领他们出埃及到如今,他们常常离开我,事奉别神,现在他们向你所行的,是照他们素来所行的。故此你要依从他们的话,只是当警戒他们,告诉他们将来那王怎样管辖他们。也就是说,不是任何个别国王的统治办法,而是以色列人急于想模仿的世间一切国王的惯用的手段。现在,虽然年代已经隔得很远,做法也大不相同,可是性质仍旧没有改变,撒母耳将耶和华的话,都传给求他立王的百姓说,管辖你们的王必这样行。他必派你们的儿子为他赶车,跟马,奔走在车前(这个描写同现令强人服役的人的行径相符合)。又派他们作千夫长、五十夫长,为他耕种田地,收割庄稼,打造兵器和车上的器械。必取你们的女儿为他制造香膏,作饭烤饼(这段话形容国王的奢侈、浪费和压制手段)。也必取你们最好的田地、葡萄园、橄榄园,赐给他的臣仆。你们的粮食和葡萄园所出的,也必取十分之一,给他的大监和臣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受贿、贪污和徇私乃是国王们的一贯的恶劣作风)。又必取你们的仆人婢女、健壮的少年人和你们的驴,供他的差役。你们的羊群他必取十分之一,你们也必作他的仆人。那时你们必因所选的王哀求耶和华,耶和华却不应允你们。这说明了君主政体继续存在的原因;自古以来寥寥无几的善良国王的品德,既不能使这一名号成为正当的东西,又不能抹掉最初产生国王的罪孽;《圣经》上对大卫颇多好评,并不在于他在职务上是个国王,而只在于他是一个迎合上帝心意的人。然而百姓竟不肯听撒母耳的话,说:不然,我们定要一个王治理我们,使我们像列国一样,有王治理我们,统领我们,为我们争战。撒母耳继续开导他们,可是没有效果;他指出他们忘恩负义,可是也都枉然;当他看出他们一意孤行的时候,他喊道:我求告耶和华,他必打雷降雨(因为当时正是麦收季节,这是一种惩罚),使你们又知道又看出,你们求立王的事,是在耶和华面前犯大罪了。于是撤母耳求告耶和华,耶和华就在这日打雷降雨,众民便甚惧怕耶和华和撒母耳。众民对撒母耳说,求你为仆人们祷告耶和华你的神,免得我们死亡,因为我们求立王的事,正是罪上加罪了。圣经的这些部分都是清楚而肯定的。它们不容有任何模棱两可的解释。要末是上帝确曾在这里对君主政体提出抗议,要末是《圣经》是伪造的。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可以相信,在信奉天主教的国家里,国王和神甫是费尽心机,竭力不让人民了解这些经文的。因为君主政体毫无例外地是政治上的天主教会制度。
  除君主政体的弊害以外,另外还有世袭的弊害;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因为,既然一切人生来是平等的,那么谁也不能由于出身而有权创立一个永远比其他家庭占优越地位的家庭,并且,虽然他本人也许值得同时代人的相当程度的尊敬,他的后辈却可能绝对不配承袭这种荣誉。有一个十分有力的明显的证据,足以证明国王享有世袭权是荒谬的,那就是,天道并不赞成这种办法,否则它就不会常常把笨驴而不把雄狮给予人类,从而使得这项制度成为笑柄了。
  其次,任何人起初只能保持人家所授予他的社会荣誉,同样地,那些荣誉的授予者也没有权力来牺牲子孙的权利;虽然他们可以说“我们推你做我们的王”,他们却不能说“你们的子孙和你们子孙的子孙可以永远统治我们的子孙和我们子孙的子孙”,而不侵犯自己后辈的权利。其原因是,这样一种愚蠢的、不公正的、不合人情的约许,很可能在下一个朝代就使他们受到恶棍或者傻瓜的统治。大多数贤明的人士在个人情绪上向来总是以轻蔑的态度对待世袭权的;不过这是那种一经确立就不容易扫除的弊害之一;许多人因恐惧而服从,另一些人因迷信而服从,一部分比较有权有势的人则帮同国王对其余的人进行掠夺。
  人们一般认为现今世界上的那一群国王都有光荣的来历:而最可能的实际情况是,如果我们能够扯掉古代隐蔽的掩盖,追溯到他们发迹的根源,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始祖只不过是某一伙不逞之徒中的作恶多端的魁首罢了,他那残忍的行径或出名的阴险手段为他赢得了盗匪头领的称号:由于势力的增加和掠夺范围的扩大,他吓倒了手无寸铁的善良人民,逼得他们时常贡献财物来换取他们的安全。可是那些推选他的人决不会想到要把世袭权给他的后裔,因为他们这样的永远放弃自己的权利,是与他们声言在生活上所要遵循的不受拘束的自由原则相抵触的。因此,君主政体初期的世袭,只能作为临时的或补充的办法,而不能作为理所当然的制度来推行:可是,由于那个时代几乎没有留下或根本没有留下记录,口头相传的历史充满着虚构的故事,因此隔了几代之后,就很容易捏造一套当时可以顺利地散布的、像关于异教始祖的传说般的、迷信的鬼话,三番四复地向民众宣传世袭权的概念。也许,在首领逝世而要推选一个新的首领时,骚乱的局面(因为歹徒中间的选举是不会很有秩序的)使许多人感到惊恐或似乎感到惊恐,诱导他们最初赞成世袭的主张;因此,正如此后所发生的那样,最初认为是一时的变通办法,在以后却硬说是一种权利了。
  自从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以来,英国出了几个好的君主,但它曾在人数远为众多的暴君的统治下发出痛苦的呻吟:凡是有理智的人,决不会说他们在威廉一世的统治下所能享受的权利是很光荣的。一个法国的野杂种带了一队武装的土匪登陆,违反当地人民的意志而自立为英格兰国王,我们可以毫不客气他说这个人的出身是卑贱不堪的①。这当然没有神力的意味在内。然而我们也不必花费很多时间来揭露世袭权的荒唐可笑;如果有谁脑子很笨,竟然相信这个,那就让他们不分青红皂白地崇拜笨驴和雄狮,并表示欢迎吧。我既不会模仿他们的卑顺,也不会妨碍他们的信仰。
  可是我倒高兴问一下,他们认为最初国王是怎么产生的?这问题只能有三个答案,那就是,或者凭抽签,或者靠选举,或者通过篡夺。如果第一个国王是由抽签决定的,这就为下一任国王做出先例,不能世袭。扫罗②由抽签立为国王,但是王位的继承不是世袭的,并且从这一件事的前后经过来看,我们也看不出有打算世袭的任何形迹。如果一个国家的第一任国王是由选举产生的,那也同样给下一任作出先例;要是第一批的选民不仅选举一个国王,而且选举一个世袭的王族,从而抛弃一切后代的权利,那么除了关于人类的自由意志都断送在亚当之手这一原罪的教义而外,查遍《圣经》也找不出同样的例子来;根据这种对照,而且也不可能根据别种对照,世袭制度是得不出光荣的结论来的。体现在亚当方面的是人人都犯了罪,体现在第一批选民方面的是人人都唯命是听;体现在前者的是人类都受撒旦的摆布,体现在后者的是人类都受统治权的支配;由于前者我们丧失了纯洁,由于后者我们丧失了主权;既然双方都使我们不能恢复先前的某种状态和特权,我们无疑地可以由此推断,原罪和世袭是相类的。多么丢脸的并列!多么不光彩的联系!然而最机敏的雄辩家也想不出比这更恰当的譬喻。
  说到篡夺,那是谁也不会敢于替这种行为辩护的;威廉一世是个篡夺者,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明摆着的实际情况是,英国君主政体的起源将经不起仔细的考察。
  但是,与人类有关的世袭制的荒谬,还远不如它所造成的祸害来得严重。如果这种制度能保证提供一群善良而贤明的人士,那倒还可以算是获得神权的特许,但事实上它只是为愚人、恶人和下流人大开方便之门,因此它就带有苦难的性质。那些自视为天生的统治者和视人为天生奴才的人,不久便横行霸道起来。由于他们是从其余的人类中挑选出来的,他们的心理早就为妄自尊大所毒害;他们在其中活动的世界,与一般的世界有显著的区别,因此他们简直没有机会了解一般世界的真正的利益,当他们继承政权的时候,往往对于整个疆土以内的事情茫无所知,不配加以处理。
  伴随着世袭制的另一种祸害是,王位动辄为一个不拘年龄的未成年的人所占有;在那个时期,以国王作掩护而摄政的人,就有一切的机会和动机来叛弃人们对他的信任。当一个国王年老体衰,步人人类衰弱的末期的时候,也会发生与全国有关的同样的不幸。在这两种情况下,民众成为形形色色的恶棍手中的牺牲品,因为这些人可以顺利地玩弄由老年或幼年所造成的种种愚蠢行为。
  赞成世袭制的人曾经提出的似乎最言之成理的辩解是,它保全国家,不致发生内战;假如这一点是正确的话,那倒很有分量;但实际上它却是曾对人类进行欺骗的最无耻的谎言。英国的全部历史也否认有这样的事实。从1066 年以来,有三十个国王和两个幼王统治了这个混乱的王国,在这段时期中,至少发生过八次内战和十九次叛乱(包括革命在内)。所以它不是对和平有贡献,而是不利于和平,并破坏了它所依赖的基础。
  ① 英国威廉一世(在位年代1066—1087)生于诺曼底。他在哈斯丁斯的战役中残酷地镇压了当地居民的反抗,于1066 年侵入了大下列颠的疆界。——译者
  ② 以色列人的第一任国王,见《旧约全书·撒母耳记上》。——译者
  约克王室和兰卡斯特王室间争夺君权和继承权的斗争,使英国有好多年沦为流血的战场①。亨利和爱德华打了十二次激烈的战役,遭遇战和围攻不计在内。亨利两次做了爱德华的阶下囚,爱德华也给亨利俘获过。当争吵只是起因于个人的问题时,战争的命运和全国人民的好恶很难捉摸,因此亨利被人从监狱送回王宫,而爱德华则被迫从王宫逃往外国;但是,因为好恶的突然转变难以持久,人们又把亨利逐下王位,召回爱德华来继任。议会总是倒向力量最强大的一边的。
  这个斗争从亨利六世当政时开始,到了统一王室的亨利七世手里还没有完全停止。这一时期包括六十七年,即从1422年起至1489年止②。
  总之,君主政体和世袭制度不仅使某个王国而且使整个世界陷于血泊和瓦砾之中。这是《圣经》所反对的政权形式,所以免不了要发生流血。假如我们考察一下国王所做的工作,我们就会发现,在有些国家中他们可以说是没有干什么工作的;在混过了对自己没有乐趣、对国家没有好处的一生以后,他们退出了舞台,让后继的人去走同样虚度光阴的道路。在君主专制国家:民政和军事的全副重担置于国王一身;以色列人在要求立一个国王的时候曾经提出申请,希望“有王治理我们,统领我们,为我们争战”。但像在英国这样的国家中,国王既非士师,又非元帅,委实叫人很难了解他究竟干什么工作。
  任何政体愈接近共和,需要国王做的工作就愈少。要给英国的政体想一个适当的名称,多少有些困难。威廉·梅雷迪思爵士称它为共和国;可是在它目前的状态,它是不配得到这种名称的,因为,国王由于有权任意安排一切官职而产生的贪污势力,实际上已经独占了政权,侵蚀了下议院(政体中的共和部分)的效能,以致英国的政体差不多像法国或西班牙的一样,纯粹是君主政体了。人们如果不了解名称的真实含义,决不会轻易表示赞同。英国人引以自豪的,不是英国政体的君主的部分,而是共和的部分,也就是从他们自己的团体中选出下议院议员的那种自由——并且我们很容易看出,当共和失效时,奴役便接踵而来。英国政体之所以有毛病,只是因为君权已经毒害了共和;国王已经垄断了下议院。
  在英国,一个国王所能做的事情,往往不外乎是挑起战争和卖官鬻爵;直率地说,这是使国家陷于贫穷和制造纷争。一个人每年伸手拿八十万镑,而且还受人崇拜,真是一桩好买卖!对于社会,同时在上帝的眼中,一个普通的诚实人要比从古到今所有加冕的坏蛋更有价值。
  ① 指持续达三十年之久(1455—1485)的两个王朝——约克王朝和兰卡斯特王朝的争夺王位的斗争。——译者
  ② 亨利七世于1485 年即位时,娶约克王室伊丽沙白为后,两个家族的联婚结束了蔷薇战争。——译者
  对北美目前形势的意见
  在以下几页,我将仅仅提供一些简单的事实、明显的论据和常识。我要求读者作好准备的,只是摆脱偏见和成见,让理智和感情独自做出判断,持真守朴,不受现时代的拘束而尽量扩大自己的见解。
  关于英美之间的斗争这个题目,已经出版过好多卷书籍。各阶级的人们出于不同的动机和抱着各种目的,参加了这场争论;但是一切都毫无效果,现在论战已经结束了。作为最后手段的武力决定着这场争执:诉诸武力的办法是由英王选择的,北美大陆已经接受了这个挑战。
  据说,已故的贝尔哈姆先生(他虽然是个干练的大臣,却并不是没有过错)因为他的策略只是临时的性质而在下院受到攻击时,他回答说,“它们在我活着的时候总还可以推行。”如果殖民地人民在目前的斗争中都抱有这种要不得的胆怯思想,后代子孙是会以厌恶的心情来想起他们祖先的名字的。
  太阳从来没有照耀过一个更足称道的事业。这不是牵涉到一城、一州、一省或一个王国;而是牵涉到一个大陆——至少占地球上可以居住的地方的八分之一。这不是一日、一年或一个时代的事情;实际上子子孙孙都牵入这场斗争,并且甚至永久地或多或少受目前行动的影响。现在是北美大陆的团结一致、信义和荣誉的播种时期。今天的一点小小裂痕,将如用针尖在一棵小楝树的嫩皮上刻出的一个名字一样;这个伤痕将随着树木扩大,在后代子孙看到的时候它已经变成几个十分醒目的大字。
  由于问题从争论转到用武力对付,一个政治的新纪元开始了,一种新的思想方法已经产生了。4 月19 日以前,即战争爆发①以前的一切计划、建议等等,都成了明日黄花;这些东西虽然当时是合适的,现在却一无用处,可以束置高阁了。当时对问题各执一词的人的意见,终于归结到同样的一点,即同英国联合;双方唯一的差别在于实施这一主张的方法;一方建议采用武力,一方建议利用友谊;但到目前为止的实际情况是,前者已经失败,后者已经不再发生影响。
  既然对于和解的利益已经谈论很多,而它像美梦一样已经消逝,并未使我们有何收获,那么我们就当然应该考察一下论证的相反一面,稍稍探究一下这些殖民地在同大不列颠保持联系并处于从属地位的条件下,现在和以后将永远蒙受的许多物质损失。要根据自然原理与常识来考察那种联系和从属地位,看看我们如果分离的话必须依靠什么,如果处于从属地位的话可以有什么指望。
  我听见有人硬是这样说:既然北美在以前同大不列颠发生联系时曾经繁荣过,那么为了它将来的幸福,同样的联系是必要的,并且总会产生同样的效果。没有任何论证比这更错误的了。你还不如说,因为一个孩子是吃奶长大的,所以他永远不该吃肉,或者说,我们一生的开头二十年应该成为第二个二十年的先例。可是这也是强辞夺理的说法;因为我可以断然地说,假如当初没有一个欧洲强国照顾它的话,北美照样能够繁荣,或许还更兴旺。它赖以致富的贸易,属于生活必需品一类,只要欧洲人还有饮食的习惯,它总不会没有市场。
  ① 1775年4月18日夜间,英国军队从波士顿出动,企图夺取北美爱国者存放在康科德的军需品,并逮捕当时确知其待在莱克星顿附近的萨姆·亚当和约翰·汉考克。在保罗·勒维耳和威廉·戴维斯的号召下,武装起来的公民出来迎击英军,于4月19日在莱克星顿和康科德一带发生了战斗。北美民兵队的战士彻底粉碎了英国军队。敌方原有的兵力只有三分之二左右活着回到波士顿。到处可以听到枪声的射击,使托马斯·潘恩相信不可能再同大不列颠和解了。——译者
  可是有人说,这个欧洲国家曾经保护过我们。不错,它曾把我们放在它的垄断操纵之下,而它花我们的钱和它自己的钱来保卫北美大陆,这也是事实;不过,出于同样的动机,也就是说为了贸易和统治权,它也会保卫土耳其的。
  唉!我们长期以来受到历史久远的偏见的迷惑,为迷信作了很大的牺牲。我们曾经自夸受大不列颠的保护,不去注意它的动机是利益而不是情谊;它并没有为了我们的原故保护我们免受我们敌人的侵犯,而是为了它自己的原故防御它的敌人,为了任何其他原故防御那些与我们并无争执的人,并且为了同样的原故防御那些将会经常与我们作对的人。如果英国不放弃它对北美的自作主张的要求,北美就得摆脱这种从属地位,万一法国和西班牙同英国发生战争,我们可以同它们保持和好关系。上次汉诺威王朝的战争所造成的苦难,应该提醒我们来反对我们同英国的种种联系。最近国会里有人硬说,各殖民地除通过亲国以外,彼此没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宾夕法尼亚、新泽西等等是通过英国才产生的姊妹殖民地;这当然是证明彼此有关系存在的一个转弯抹角的说法,但这也是证明敌意(或者敌对状态,如果我可以这么说)的最简捷而唯一真实的说法。法国和西班牙从来不是、也许将永远不是我们身为美洲人的敌人,而只是作为大不列颠臣民的敌人。
  可是有人说英国是亲国。那么它的所作所为就格外丢脸了。豺狼尚不食其子,野蛮人也不同亲属作战;因此,那种说法如果正确的话,倒是对它的谴责;可是那种说法恰巧是不正确的,或者只是部分地正确,而英王和他的一伙帮凶阴险地采用的亲国或母国这个词儿,含有卑鄙的天主教的意图,想要偷偷地影响我们心地老实的弱点。欧洲,而不是英国,是北美的亲国。这个新世界曾经成为欧洲各地受迫害的酷爱公民自由与宗教自由的人士的避难所。他们逃到这里来,并不是要避开母亲的抚慰,而是要避开吃人怪物的虐待;把最初的移民逐出乡里的那种暴政,还在追逐着他们的后代,这话对英国来说至今仍然是适用的。
  在世界的这个广大地区,我们忘记了三百六十英里的狭窄范围(英国的长度),更大规模地传播我们的友谊;我们主张同欧洲每一个基督教徒保持兄弟般的关系,并以这种豁达的胸襟而感到自豪。
  来观察一下我们在扩大自己对全世界人士的友谊时怎样始终不懈地逐步克服地方偏见的势力,那是很有趣的。一个生在英国划分为教区的任何城市的人,自然只会和他同一教区的人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因为他们的利益在很多方面是共同的),并用街坊的名称来加以识别;如果他在离家不过几英里之外遇到这位街坊,他就丢掉一条街道的狭窄观念,称他为同乡;如果他走出郡的范围,在别的郡里碰见他,他便忘掉街道和城市的较小的划分,管他叫大同乡,即同郡人;但如果他们在国外旅行,偶然在法国或欧洲任何其他部分见面,他们脑子里的地方观念就会扩大到同是英国人这一想法。依此类推,在北美或在世界其他任何地区相遇的一切欧洲人,都是大同乡:因为英国、荷兰、德国、瑞典等等,同整个世界比起来,在较大规模上所处的地位,正和在较小规模上划分的街道、城市与郡的地位一样;那些区分范围太窄,不合北美大陆上的人们的心理。甚至在本州(宾夕法尼亚)的居民中,英国人的后代不到三分之一。因此,我指斥这种仅用之于英国的所谓亲国或母国伪措辞是错误的、自私的、狭隘的和小器的。
  可是,即使我们承认自己都是英国人的后裔,这有没有意义呢?没有。英国现在既然是一个公开的敌人,那它就取消了其他一切的名义和头衔:说什么和解是我们的责任,那是滑稽透顶的说法。现在这个王室的第一任国王(威廉一世)是法国人,英国目前的贵族半数是法国人的后裔;因此,根据同样的推论方法,英国应该受法国的统治。
  关于英国和殖民地之间的同心协力问题,人们已经谈得很多了,说什么联合起来它们就可以同世界各国相抗争。但这仅是一种推测;战争的命运是捉摸不定的,那些话本身也毫无价值;因为这个大陆决不愿意让人把它的居民抽光,去支援英国在亚洲、非洲或欧洲的军队的。
  其次,同世界各国抗争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我们的目的是通商,如果妥善从事,它将为我们赢得整个欧洲的和平与友谊;因为整个欧洲所关心的,是使北美成为一个自由港。它的贸易将永远是一种屏障,而它在金银方面出产不丰,可以保证它不受外人侵略。
  我要求最热心倡议和解的人指出北美大陆由于同大不列颠联合而能获得的一件好处。我重复这个要求;照我看来是一件好处也得不到的。我们的谷物将在欧洲任何的市场上顺利出售,我们的进口货物一定要在我们愿意购买的地方成交。
  但是,我们由于同英国联合而遭受的危害和损失是不胜枚举的;我们对全体人类以及对我们自己的责任教导我们要拒绝这种同盟:因为,对大不列颠的任何屈从或依附,都会立刻把这个大陆卷入欧洲的各种战争和争执,使我们同一些国家发生冲突,而那些国家本来是愿意争取我们的友谊的,我们对它们也是没有愤怒或不满的理由的。既然欧洲是我们的贸易市场,我们就应当同欧洲的任何部分保持不偏不倚的关系。北美的真正利益在于避开欧洲的各种纷争,如果它由于对英国处于从属地位,变成英国政治天秤上的一个小小的法码,它就永远不能置身于纷争之外。
  欧洲王国林立,不可能长期保持和平状态,一旦英国和任何外国之间爆发战争,北美由于它同英国的关系,在贸易上一定会遭到毁灭。下一次的战争也许结果不会像上一次一样,而如果有所不同的话,现在鼓吹和解的人那时就会希望分离了,因为在那种情况下中立将是比兵舰更安全的护航舰。所有正确的或合理的事情都为分离作辩护。被杀死的人的鲜血和造化的啜泣声在喊着: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甚至上帝把英国放在远离北美的位置上,也顺理成章地和有力地证明出,英国对美国享有权能这一点,决不是上苍的意图。从发现北美大陆的时期上说,也能增加这个论据的力量,而当时各国移民的分布情况则使这一论据更具有说服力。宗教改革先于美洲的发现,仿佛是上帝慈悲为怀。有意为以后几年受迫害的人们开辟一个避难所似的,那时本国既不会给他们友谊,也不会给他们安全。
  大不列颠对这个大陆的权能,是一个迟早必然要结束的政权形式:一个认真考虑问题的人会痛苦地坚决相信,他称之为“现在的政体”的这种体制只是临时性的,在这种心情的支配下,他瞻望前途,决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我们身为父母,既然知道这个政权不会有很长的寿命,足以保障我们可能传给后代的任何东西,心里也决不会高兴:用一种简单的论证方法来说,既然我们会使下一辈人负债,我们就应该自己担当起来,否则我们对待他们的态度就显得卑鄙而可怜了。为了正确地发现我们的责任范围,我们应当照顾我们的子孙,把我们的职责地位在人生中更推进几年;那样高的位置将使我们看到一种被目前一些恐惧和偏见所掩蔽的形势。
  虽然我愿意当心地避免作不必要的攻讦,可是我倒认为,凡是拥护和解论调的人都可以归入下列几类。
  私心很重的不可靠的人,脑子糊涂的愚钝的人,不愿了解事物的抱有偏见的人,还有一批过分重视欧洲世界的稳健的人;而这最后的一类,由于考虑欠妥,将比其他三类对北美大陆造成更多的灾难。
  许多人住的地点,离目前发生不幸事件的现场很远,这是他们的运气;祸害并没有十足地降临到他们的门口,使他们感到北美的全部财产岌岌可危。可是让我们的想象力把我们带到波士顿去一会儿吧;那个充满着灾难的地点会教我们学得聪明一些,并叮嘱我们永远同一种我们不能加以信任的政权断绝关系。不过在几个月以前,那个不幸城市的居民们还过着安乐和富裕的生活,可是他们现在除呆在那里挨饿或出外求乞而外①,没有别的办法。他们如果继续留在城里,就有遭受朋友们的炮火轰击的危险,他们如果离开,就要被军队洗劫;在目前的情况下,他们是一些没有超度希望的囚徒,在实行总攻击来救助他们的时候,他们将暴露在双方军队的猛烈炮火之下。秉性迟钝的人多少有些忽视大不列颠对我们的攻击,仍旧非常乐观,动辄喊道:来吧,来吧,纵然发生这一切事情,我们还是可以和好的。可是请你们考察考察人类的感情和感觉:把和解的主张根据自然的标准来衡量一下,然后告诉我,你们以后是否还能热爱、尊敬并忠心耿耿地替那种已经在你们的土地上杀人放火的政权服务?假如这一切事情你们不能做到,那么你们不过是掩耳盗铃,由于你们的延误而使后代子孙遭到毁灭。你们既不敬爱英国,那你们将来和英国的联系一定是被迫的和不自然的,并且因为它是仅仅根据目前的权宜之计而形成的,它不久就会回复到比当初更不幸的老路上去。如果你们说,你们还能容忍那些侵犯,那么我要请教,你们的房屋有没有被烧掉?你们的财产是否曾在你们的面前被破坏?你们的妻儿还有床铺睡觉、有面包充饥吗?你们的父母儿女曾否遭他们的毒手,而你们自己是不是在颠沛流离中死里逃生的呢?如果你们没有这些遭遇,你们就不能很好地体会那些有过这种遭遇的人的心情。但如果你们遭了殃,还能同凶手握手言欢,那么你们便不配称为丈夫、父亲、朋友或爱人,并且不管你们这一辈子的地位或头衔如何,你们有着胆小鬼的心肠和马屁鬼的精神。
  这不是火上加油或夸大其辞,而是用自然所认为正当的情感和感情来检验这些问题,如果缺少那种情感和感情,我们就不能克尽人生的社会职责,也不能享受人生的种种幸福。我的意思并不是要揭露恐怖的景象来挑起复仇的情绪,而是要唤醒我们,不再优柔寡断,醉生梦死,这样才能毅然决然地追求某种确定的目标。如果北美不是由于延误和胆怯而自陷于被征服者的地位,英国或欧洲是征服不了北美的。目前这个冬季如果利用得当,可以抵得上一个时代,但如果磋跎和玩忽,整个的大陆将同遭不幸;只要如此可贵和有用的季节在一个人的手里白白浪费掉,那么不论他是谁、他担任什么职务或他住在什么地方,任何处分他都是罪有应得。
  ① 波士顿的居民曾将价值一千八百英镑的三百四十二箱茶叶投入海中,英国议会为了镇压这些居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即所谓关于停止宪法保障的一些法案:从1774年6月1日起生效的波士顿港法,在东印度公司的损失得到赔偿以前,禁止一切船只驶入该城的港口。第二个法案规定,凡被控在履行职责时犯有不法罪行的皇家官吏,得在其他殖民地和英国审讯。第三个法案规定英国军队驻在波士顿,而第四个法案则授予总督以任命地方会议代表。限制各城举行会议、照顾陪审员的任命等权力。潘恩所引证的波士顿公戾的情况并没有夸大。根据当时的统计,到1775年5月底,波士顿约有十五万人濒于饿死。——译者
  认为这个大陆可以长期受任何外来势力的支配,这种想法是悖理的,违反事物常规的,也是不合历代先例的。甚至英国最有自信的人也不这样想。在这个时候,人们即使竭尽智慧,要不谈独立而保证这个大陆苟安一年,也是办不到的。和解在现今是个荒谬的梦想。造化既已抛弃这种联系,人力又不能有所补益。因为,正如密尔顿很精辟地表达的,“在不共戴天之仇的伤口已经裂得这样深的地方,永远产生不出真正的和解。”
  每一种争取和平的温和的方法都已经失效。我们的历次恳求已经被鄙夷地一口拒绝;这使我们相信,要算反复的请愿最能鼓励国王们的自负和证实他们的顽固——而且只有那种做法最能助长欧洲国王们的专制。丹麦和瑞典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既然抵抗才有效力,那么为了上帝,就让我们达到最后的独立,不让下一代人在遭受侮辱的毫无意义的父子关系的名义下趋于灭亡吧。
  要说他们不会再想那样干了,这是单凭想象而没有根据的;我们对于取消印花税法①曾经抱有这样的想法,然而一两年的工夫就打破了我们的迷梦;否则我们也可以认为那些已经打败的国家永远不会再寻衅了。
  至于说到统治的问题,英国是无法以公平合理的态度来对待这个大陆的:它的事务不久就会十分纷繁,不是一个离我们这样远、对我们这样无知的国家用种种权宜之计所能经管的,因为如果他们不能征服我们,他们便无法统治我们。为了一件事情或一项申请,要经常奔波三四千英里,为了批复要等待四五个月,而得到批复以后又需要五六个月来加以解释,这种情况不出几年工夫就会被看作是荒唐和幼稚的行径。如果过去有一段时间它是适当的,那么现在便是它不再存在的适当时机了。
  几个不能自卫的小小的岛屿,是政府②把它们置于保护之下的适当的对象;但是认为一个大陆可以永远受一个岛屿的统治,那就不免有些荒谬。在自然界从来没有使卫星大于它的主星的先例;既然英国和北美在彼此的关系上违反自然的一般规律,那么显而易见它们是属于不同的体系的。英国属于欧洲,北美属于它本身。
  我并不是出于骄傲、党派或愤懑的动机来拥护分离和独立的主张的;我在良心上清楚地和绝对的相信,这样做是符合这个大陆的真正利益的;任何缺少真正利益的事情只是一种杂凑,不能提供悠久的幸福,——这是让我们的子孙遭受杀戮,并在多出一点力量、多跨进一步就可使这个大陆成为全世界的荣耀的关头退缩不前。
  既然英国丝毫没有表现出要求和解的意思,我们可以确信,所能获取的条件是不值得北美大陆接受的,或者所能达到的目的是抵不上我们已经付出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的。
  ① 指英国政府在1765年颁布的“印花税法”,目的在于弥补英国由于征服加拿大(1758—1760)而带来的支出。——译者
  ② 在后来的某些版本中作“一些王国”。——原编者
  所争取的目的应该总是同所花费的代价具有某种正确的比例才好。诺斯的撤职①或整个可恶的私党的解散,是抵不上我们所付出的这样大的牺牲的。如果我们所反对的一切议会的法案真能废除的话,那么贸易的暂时中断给我们带来的损失,就足以抵消这些法案的废除;但是,如果整个大陆必须拿起武器来,如果人人都必须成为军人,那我们就不值得光是去反对一个卑鄙的内阁了。假如我们所争取的只是一些法案的废除,那么我们花费的代价就未免太大;因为,按照公正的估计,为了法律也像为了土地一样的付出一次班克山②的代价,是天大的傻事。我一向认为这个大陆的独立,是迟早一定会实现的一件大事,同样地,根据最近大陆向成熟阶段迅速发展的情况来看,这件大事决不会离得很远。因此,在战争已经爆发的时候,我们不值得为了这样一个问题发生争论,这个问题如果我们不认真争辩的话,最后也定然会由时间来加以补救的:否则这就等于是向法院控诉一个租赁期刚满的佃户,要求制止他侵犯产权,因而在讼案中倾家荡产一样。在不祥的1775年4月19日以前,我本人要算是最渴望和解的了,但是一听到那天所发生的事件,我便永远否定了那个冷酷的、乖戾的英国法老②,并且鄙视那个坏蛋,因为他虽然僭称为“人民之父”,却能够冷酷地听取他们遭到屠杀的消息,灵魂上沾满他们的鲜血而酣然入梦。
  可是,如果承认问题已经解决,那将产生怎样的结果呢?我可以回答说,结果是北美大陆的毁灭。有几层理由可以说明。
  第一、各种统治的权柄还掌握在英王的手里,他会否决这个大陆的全部立法。既然他已经暴露自己是自由的势不两立的敌人,显示出对于专制政权的无限渴望,那么他是不是当然要对这些殖民地的人民说,除非经我同意,不准你们制定任何法律!?北美是否还有哪一位居民这样无知,竟不知道按照所谓现行的政体规定,除经国王批准外,这个大陆不能制定任何法律呢?是否有谁这样愚笨,竟看不出(根据所发生的情况来判断)他除去那种能够迎合他的意图的法律以外,不会让我们在这里制定任何法律呢?北美没有法律,或顺从英国为我们制定的法律,实际上都可以奴役我们。在问题已经解决(有人这样说)以后,难道还会怀疑国王不一定运用全部权力来尽量镇压和抑制这个大陆吗?如果不前进,我们就会后退,或者永远发生争论,或者永远可笑地提出请求。我们所已经达到的强大程度,不是英王希望我们达到的,他此后不会力图削弱我们吗?总括一句话,一个嫉妒我们繁荣昌盛的政权是否宜于来统治我们呢?凡是对这问题表示否定意见的人是个狄立党员,因为独立自主的问题不外乎意味着:究竟是我们将自己制定我们的法律,还是让这个大陆的目前和将来最大的敌人——英王来吩咐我们,除我所喜欢的法律以外不准有任何法律。
  你会说,可是英王在英国是有否决权的;那里的人民不经他的同意不能制定任何法律。按正当的和正常的道理来讲,一个二十一岁的青年(往往有过这种事情)居然可以对几百万比他年长和聪明的人说,“我禁止你们的某一决议变成法律”,这是十分可笑的。但是在目前情况下我不愿意作这种答复,虽然我还要继续揭露那种说法的荒唐,而只是回答说:英国是英王的权利所在地而北美并非如此这一点,形成截然不同的情况。英王在这里拥有否决权的危害性,要比在英国大十倍;因为在那里,对于一个尽力充实英国国防的议案,他是不会不予同意的,但在北美,他就决不会让这样的议案通过。北美在英国的政治体系中不过居于次要的地位。这个国家的利益只有在适合英国本身的目标时它才会加以顾及。因此,它本身的利害关系引导它在任何不能增进它利益的场合尽力遏制我们利益的增长,或者至少要进行阻挠。从已经发生的情况来看,在这样一个间接的政府之下,不久我们的处境就一定够好的啦!人们并不会由于换了一个名字便从敌人转变为朋友。为了指出那种和解的主张现在是危险的,我敢断言,英王由于想恢复他在各个领地的统治地位,现在所采取的政策将是废除那些法令;其目的在于利用阴谋诡计,最后完成他在短期内通过武力和暴力所无法完成的事情。和解与毁灭是密切相关的。
  ① 指大臣诺斯由于对北美各殖民政策的失败而在1782年被撤职。——译者
  ① 波士顿的山名,1775年6月17日曾作战于此。——译者
  ② 古埃及国王的称呼,这里借喻英国的专制国王。——译者
  第二、我们能够希望得到的哪怕是最好的条件,也不外乎是一种临时的办法,或者一种受保护的政权,这种政权在殖民地达到成人年龄时就不能再存在了,因此,总的形势和局面同时也将是不安定的、没有前途的。有产的移民决不愿意到这样一个国家里来,这个国家的政体是朝不保夕的,它每天都有发生骚动和混乱的危险;现有的这些居民将抓住机会来处置他们的产业,离开这个大陆。
  但一切论据中最有力的是,除了独立(即联合殖民地的政权形式)以外,再没有别的方式能维持大陆的治安,使它不受内战的侵害。我恐怕万一现在同英国和解,很可能接踵而来的是某处发生暴动,其后果也许远比英国的一切恶意来得可怕。
  成千上万的人在英国人的野蛮行动下遭到毁灭;(还有成千上万的人也许会碰到同样的命运。)那些人的感情同我们这些没有受难的人是不一样的。他们现在仅有的财产是自由:他们以前享有的东西已在争取自由的斗争中牺牲了,现在他们既然不再有什么东西可以丧失,也就十分鄙视屈服。其次,殖民地对英国政府的一般情绪将类似一个接近成人年龄的青年的情绪,他们不会对它有何顾虑。而一个不能维持治安的政府根本就不是政府,在那种情况下我们拿出钱来是冤枉的。请问,万一在和解以后的第二天国内发生暴动,那么力量只表现在纸面上的英国,能够有什么作为呢?我听见有些人说(我相信其中很多人是没有经过思考的),他们害怕独立,唯恐独立以后会发生内战。没有经过考虑的想法总很少是真正正确的,这里也不例外,因为一个暂时弥补的关系比起独立来能够产生多至十倍的值得担心的事。我站在受害者的地位断然声明,如果我被人从房子里和家里赶出来,我的财产遭到破坏,我的环境受到损害,那么作为一个不甘受辱的男子汉,我决不能同意和解的主张,也不能认为我自己因此就必须赞同这个主张。
  各殖民地已经表现了良好秩序和服从大陆政府的精神,这种精神是足以使得每一个明白事理的人对那领导机构感到放心和满意的。如果有谁害怕一个殖民地会力求比另一殖民地占据更优越的地位,那么他只有根据真正幼稚和可笑的理由,才能为他的恐惧找到口实。
  既然彼此没有差别,就不会产生地位优劣的问题;完全的平等不是诱人走入歧途的导因。欧洲各共和国现在都是(而且我们可以说经常是)和睦的。荷兰和瑞士无论对内或是对外都没有战争。的确,君主国家是决不会长期平安无事的,王座本身便是对国内不逞之徒的诱惑力量;经常伴随着王权的那种极度的骄傲和横暴,在有些事情上容易同外国闹成决裂,而在同样的情况下,一个共和政府由于以比较自然的原则为组织基础,却能克服那种错误。如果真正有理由来担心独立的话,那是因为还没有定下计划的缘的。人们看不清他们的出路。因此,作为研讨这件事情的开端,我提出下列几点意见;同时我毫不自夸地承认,我本人只认为这些意见可以成为引起一些更好的建议的手段罢了。如果许多个人的凌乱思想能够被收集起来,它们就往往会构成一种材料,由聪明干练的人来把它变成有用的东西。
  各殖民地的会议应每年召开,只应该有一个议长。代表应更求平均,他们所处理的应该完全是国内问题,并受大陆会议的节制。
  每一殖民地应分成六个、八个或十个大小适当的区,每区都推出若干代表参加大陆会议,因此每一殖民地将至少派出代表三十人。大陆会议的全体代表将至少为三百九十人。每届会议应举行代表大会,用下列方法选举一人为议长。当代表开会时,由全部十三个殖民地抽签抽出一个殖民地,然后由会议从该州代表中票选一人为议长。在下届大陆会议,仅从十二个殖民地中抽出一个,上届已产生议长的那个殖民地不在抽签之列,以后依此程序进行,直至十三个殖民地统统抽到为止。为了保证所通过的法律都十分正当,不少于五分之三的人数才能称为多数。在这样一个公正地组成的政权之下,谁要是想挑唆不和,那一定是投到魔鬼的怀抱里去了。
  但是,既然这件事情最初必须由谁做起,或者怎样做法,乃是很伤脑筋的事,既然看来似乎由某种介于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即大陆会议和人民之间的团体来着手是最合情理的,那就让一个联合殖民地会议以下列方式和按照下列宗旨召开吧。
  委员会包括由大陆会议推出的委员二十六人,即每一殖民地二人。每一州议会下院或州的制宪会议产生委员二人;每州由全体人民中产生代表五人,代表全州并对全州负责,这些代表由州内各地宜于参加选举的尽量多的有资格的选民在各州首府或首邑选出:或者,如果比较方便,代表也可在其中两三处人口最多的部分产生。在这样召开的会议中,将结合起经办事务的两个最重大的要素,即知识和力量。大陆会议、各州议会下院或制宪会议的成员们,由于对国家事务已积有经验,将成为干练而能发挥作用的议员,而整个会议既经人民授权,就具有真正法定的权力。
  在议员集议的时候,应该让他们拟草大陆宪章或联合殖民地宪章(以回答所谓英国大宪章);确定选举大陆会议议员、州议会下院议员的人数和方式,以及它们开会的日期,划定它们之间的行政和司法的界线:经常要记牢,我们的力量是大陆的而不是州的。要按照良心的指示,为所有的人获致自由与财产,主要是信教的自由,以及宪章所必需规定的其他事项。此后,上述会议应随即解散,并应依据上述宪章选出一些人来,暂时做这个大陆的立法者和地方长官:愿上帝保佑他们的平安和幸福。亚门。
  如果此后为了这个或某种相类的目的委任一些人的话,我要把贤明的政治学家德拉戈内蒂的下面一段语录奉送给他们。“政治家的科学”,他说,“在于确定幸福与自由的精义。凡是能够发现一种使国家花费最小代价为个人谋取最大幸福的政体的人,是值得永世感恩的。”(德拉戈内蒂:《论德行与报酬》①。)
  ① 指意大利法学家德拉戈内蒂·季亚青托(1789—1871)的著作:Levertuedipremi.——译者
  有人说,可是北美的国王在哪儿呢?朋友,我要告诉你,他在天上统治着,不像大不列颠皇家畜生那样的残害人类。但是,如果庄严地规定有一天要宣布宪章,希望我们甚至在世俗的德行方面也不要露出缺点来;让发表的宪章以神法和《圣经》为根据;让我们为宪章加冕,从而使世人知道我们是否赞成君主政体,知道北美的法律就是国王。因为,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而且不应该有其他的情况。但为了预防以后发生滥用至高权威的流弊,那就不妨在典礼结束时推翻国王这一称号,把它分散给有权享受这种称号的人民。
  组织我们自己的政府,乃是我们自然的权利。当一个人认真考虑到人事动荡时,他就会深深地相信,我们尽力以冷静审慎的态度来组织我们自己的政权形式,要比把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交给时间和机会去支配,来得无限地聪明和安全。如果我们现在不走这一步,也许以后会出现一个马萨涅洛①,他在掌握了民众的动荡情绪以后,可以纠集亡命和不满之徒,自己攫取政权,最后像洪水一样把北美大陆的各种自由权利一扫而空。万一北美的政权又落到英国的手里,动摇的局势也会引诱某一个不顾一切的冒险家来碰碰运气;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能够给我们什么帮助呢?不等它听到消息,那个十分不幸的事件已经完成;而我们自己就会像处于征服者压迫下的可怜的不列颠人一样地受苦了。你们这些现在反对独立的人,你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你们让政权的位置空着,从而为无穷的虐政敞开门户。千千万万人认为光荣的,是把煽动印第安人和黑人起来消灭我们的那种野蛮凶恶的势力逐出大陆;那种残酷的行为有双重罪恶,它残忍地对待我们,奸诈地对待他们。对于有些人,我们的理智禁止我们加以信任,我们备受损伤的感情叮嘱我们加以憎恶,如果同这些人侈谈什么友谊,那是胡涂和愚蠢的。我们和他们之间残留的一点因缘每天都在损耗着;难道有什么理由可以希望,在关系消灭的同时,感情反会增加,或者当我们有十倍于过去的更大更多的事情要争论的时候,我们倒反会更加表示同意吗?
  你们这些劝告我们要重视融洽与和解的人,你们能不能把已经消逝的时间重新交还给我们呢?你们能不能把过去的纯洁还给娼妓呢?你们要使英国与北美和解,也是办不到的。现在最后的一根纽带已经断了,英国人正在用各种言论反对我们。存在着天理所不容的侵害和侮辱;如果天理会宽恕的话,它就不成其为天理了。既然一个丈夫不能宽恕别人强奸他的妻子,北美大陆也就不能宽恕英国的那些杀人凶手。上帝已经赋予我们以决心做有益而聪明的事情的不可遏制的心情。这种心情是我们心中的上帝形象的守护神。它们使我们不同于一群普通的动物。假如我们不能爱憎分明,社会契约就会解体,公道就会在世上绝迹,或者不过偶然存在。假如我们所感受的侮辱不能激怒我们起来要求伸张正义,盗贼和杀人凶手将多半逍遥法外。
  啊!你们这些热爱人类的人!你们这些不但敢反对暴政而且敢反对暴君的人,请站到前面来!旧世界遍地盛行着压迫。自由到处遭到追逐。亚洲和非洲早就已经把她逐出。欧洲把她当作异已分子,而英国已经对她下了逐客令。啊!接待这个逃亡者,及时地为人类准备一个避难所吧!
  ① 托马斯·阿涅洛,又名马萨涅洛,是那不勒斯的渔夫,他在公共市场上鼓动同胞,以反对当时占有该地的西班牙人的压迫,并怂恿他们起义,结果他在一天中间便成了国王。——作者
  论北美目前的能力:附带谈一些杂感

  无论在英国或北美,凡是我所碰到的人没有不坦白认为这两个国家是迟早要分立的。可是,在力图叙述我们所说的大陆已经具备独立条件或宜于宣布独立时,我们却比其他任何时候更少发表经过周密考虑的意见。
  既然大家都同意这个方案,不过是对于实行的时间问题意见有所不同,那么,为了免除错误,就让我们概括地考察一下情况,在可能的条件下努力找出合适的时间。可是我的话毋需多讲,探究的手续立刻就告一段落了,因为时间已经找到了我们。各种形势的全面的凑合,也就是各种形势的令人鼓舞的一致性,证明了这个事实。
  我们伟大的力量在于团结一致,而不在于人数的多寡。然而我们现在的人数是足以抵抗全世界的武力的。北美大陆目前拥有的武装齐备而训练有素的队伍,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为大,而且恰巧在力量上达到这样的地步,那就是,单独一个殖民地无法独立自存,但联合起来的整体却什么都能办到。我们的陆上兵力是绰绰有余的,至于海军方面,只要这个大陆仍旧抓在英国手里,我们就不能不敏锐地感觉到,它是永远不会允许北美建造一艘军舰的。因此,即使在百年以后,我们的这一部门也不会比现在更有进展;可是实际的情况也许还不如今天,因为我国的木材每天都在减少,而最后剩下的一些不是在很远的地方,便是不容易获得。
  如果大陆人口拥挤,它在目前情况下所受的痛苦将是不可忍受的。我们的海港城市愈多,我们需要防守和放弃的城市也愈多。我们现今的人数幸而在比例上合于我们的要求,因此谁也不会闲着没有事干。商业的减少能产生一支大军,而一支大军的必需品又产生一项新的商业。
  我们没有债务,我们由于这个缘故而欠下的债款,将成为我们德行的光荣纪念。只要我们能够把一个固定的政权形式、一个与众不同的独立的政体留给后代,花任何代价来换取都是便宜的。但是,如果只是为了求得废除几项可恶的法令和打垮现在的内阁,那么花费几百万镑就划算不来了,而且这种对待后代的方式,是十分残酷的;因为这意味着,我们留给他们的是一件需要加以完成的艰巨工作和一项他们从中得不到好处的债务。有自尊心的人不应该存这样的念头,这十足代表气量狭小的人和无聊政客的想法。
  只要事业成功,哪怕负一点债也是不值得我们顾虑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应该没有债务。国债就是国家的证券;即使它不付利息,也决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英国负债在一亿四千万镑以上,所付的利息超过四百万镑。它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作为它负债的补偿;北美没有债务,也没有海军;然而我们只要花费英国国债的二十分之一,就能拥有同样强大的一支海军。英国的海军在目前值不到三百五十万镑。
  这本小册子的第一、第二两段没有下列的计算数字,现在把它们列出来,用以证明上面的估计是有充分根据的。参看恩蒂克著《海军史》,绪论,第56 页。
  每种等级的一艘船舰的造价,连同桅杆、帆桁、帆和索具的装备费,以及按比例存储的水手和船匠的八个月的食粮,据海军大臣波彻特先生的计算为:
  一艘装有100 尊炮的船舰的代价.........35,553 镑
  一艘装有90 尊炮的船舰的代价..........29,886 镑
  一艘装有80 尊炮的船舰的代价.......23,638 镑
  一艘装有70 尊炮的船舰的代价.......17,785 镑
  一艘装有60 尊炮的船舰的代价.......14,197 镑
  一艘装有50 尊炮的船舰的代价.......10,606 镑
  一艘装有40 尊炮的船舰的代价.......7,558 镑
  一艘装有30 尊炮的船舰的代价.......5,846 镑
  一艘装有20 尊炮的船舰的代价.......3,710 镑
  这样,我们倒很容易总计英国全部海军的价值或代价,因为它在1757年的极盛时代拥有下列的船舰数和火炮数:
  船舰数火炮数每艘代价全部代价
  6......100.....35,553 镑....213,318 镑
  12......90.....29,886 镑....358,632 镑
  12......80.....23,638 镑....283,656 镑
  43......70.....17,785 镑....764,755 镑
  35......60.....14,197 镑....496,895 镑
  40......50..... 10,606 镑....424,240 镑
  45......40.....7,558 镑.....340.110 镑
  58......20.....3,710 镑.....215,180 镑
  85 2 000 170 000
  3 266 786
  233 214
  3 500 000
  单桅帆船、爆破船、放火船
  彼此联在一起, 镑..... , 镑
  代价, , 镑
  供添置火炮的余额, 镑
  共计, , 镑
  üýþ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处于这样适当的位置,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像北美这样从内部筹建一支舰队的。柏油、木材、铁和绳索都是它的天然产品。我们用不着向国外购买什么。荷兰人把他们的军舰租给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从而获得巨大的利润,但他们所用的原料却大部分不得不从国外输入。既然兴建舰队在我国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我们就应当把这件事情看作一项商业。这是我们所能办到的最有利的投资。一支建成的海军舰队,价值比它的代价为高;而国家政策的颇有意义的地方就在于把商业和国防统一起来。让我们建造吧;如果我们不需要它们,我们可以出售,借此用现金和现银来代替我们的纸币。
  关于在舰队里配置人员的问题,一般人的想法都有很大的错误;用不着要有四分之一的人是水兵。那艘“可怖的”武装民船,“死神”船长,在上次战争中同任何船只作了最激烈的战斗,但是船上的水兵不到二十人,虽然编制中的人数在二百以上。只要有几个干练的、善于交际的水兵,就可以使许许多多积极的新水兵马上学会船上的普通工作。所以,现在既然我们的木材供应充沛,我们的渔场遭到封锁,我们的水手和船匠陷于失业,那么在这个时候来开创我们的海上事业,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四十年以前曾经在新英格兰造过几艘装有七、八十尊火炮的战舰,为什么现在不采取同样的行动呢?造船是北美最值得骄傲的事业,总有一天它将在这方面超过世界各国。东方的老大帝国多半位居内陆,因此就不可能同北美匹敌。非洲现在还处于野蛮状态;而欧洲的任何国家既没有这样透迤的海岸,又没有这样国内的原料供应。自然界对于人类的赐予,往往一方面慷慨,另一方面吝啬;只有对北美它是西方面都很大方的。幅员广大的俄罗斯帝国几乎没有出海的道路,所以它的取之不尽的森林,它的柏油、铁和绳索不过是商品罢了。
  从安全方面说,难道我们应该没有舰队吗?我们现在不是六十年前的微不足道的人了;那时我们也许曾把财产放在街头,或者宁可说是放在田野,门户不必关锁也能睡得很安稳。现在情况不同了,我们自卫的方式应当随着我们财产的增加而有所改进。十二个月以前,一个普通的海盗很可能上溯特拉华河,向费城的居民任意勒索巨款;其他的地方也可能发生同样的意外。不但如此,任何剽悍的家伙利用一艘装有十四或十六门火炮的双桅船,也许就可以洗劫整个大陆,抢走五六十万镑钱财。这些情况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并且也指出海防的必要性。
  有些人也许会说,我们同英国讲和以后,它就会保护我们了。难道他们这样懵懂,竟认为它会为了保护我们而在我们的海港里常驻一支海军吗?常识告诉我们,一向企图对我们实施镇压的国家是所有国家中最不配来保卫我们的。它可以假借友谊的名义实行征服;而我们自己,在长期的英勇抵抗之后,终于会受骗而处于奴隶状态。如果我们不应该容许它的军舰开进我们的港口,请问它怎么来保护我们呢?远在三四千英里之外的海军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在突然的紧急关头就根本毫无用处。因此,假如我们以后必须实行自卫,为什么不自己动手呢?为什么要仰仗别人呢?
  英国军舰的名单又长又多,但其中可以使用的船只在任何时候不到十分之一,有很多现在已不存在了;然而只要船舰还剩下一条木板,它们的名字总是继续保留在名单里。在可以使用的船只中,能同时停泊在任何军港里备用的,不到五分之一。东印度群岛、西印度群岛、地中海、非洲以及英国势力所扩展到的其他地区,都对它的海军提出很大的要求。由于我们在心理上混杂着偏见和疏忽,我们对于英国的海军存有一种错误的想法,谈起来好像认为我们要同时和它全部的海军对抗似的,因而便认定我们必须有一支同样庞大的海军才好:这种不能立刻加以实行的想法,曾被一伙隐藏的托利党人利用,企图来打消我们的兴建海军的初步计划。这种想法要算是最错误的了;因为,只要北美拥有英国海军的二十分之一的船舰,它就绝对可以成为英国的一个劲敌;因为,既然我们没有并且也不主张有国外的统治权,我们全部的海军就可以用在自己的海岸上,在这里我们将比对方占加倍的优势,而对方却在能够向我们进攻以前,必须航行三、四千英里的路程,并须经过同样的距离回去修理船只和补充给养。虽然英国靠它的舰队可以截断我们对欧洲的贸易,但我们也同样可以截断英国对西印度群岛的贸易,因为西印度群岛位于北美大陆附近,是完全处在它的控制之下的。
  如果我们竟认为不必维持常备的海军,那倒也可以想出一种在承平时期保持海军兵力的办法。假如奖励商人们建造一些装有二十、三十、四十或五十尊火炮的船只(奖金的多寡以商人在载货容积方面损失的大小为比例),那么,只要有这样的船只五、六十艘,再加上几艘经常值勤的警备舰,就可以保持一支力量充足的海军,这样的办法可以使我们自己不致遭受英国深感头痛的那种厄运,在承平时期让舰队停在船坞里腐烂掉。把商业同国防的力量结合起来,是正确的政策;因为当我们的兵力和财富互相发生有利的作用时,我们就毋需害怕外来的敌人了。
  差不多任何一种国防用品我们都很丰富。到处生产苎麻,所以我们并不缺少索具。我们铁的质量比其他各国都好。我们的轻武器不比世界上任何同样的武器差。大炮是我们能够随意铸造的。硝石和火药我们每天都在生产。我们的知识无时无刻不在增进。意志坚定是我们固有的品质,而勇气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因此,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我们为什么犹豫不决呢?除了毁灭以外,我们不能指望从英国得到任何东西。如果它再度被承认对北美享有统治权,这个大陆就不值得再住下去了。猜忌纷起,暴动不绝,谁愿意挺身出来弥平它们呢?谁愿意冒生命的危险来迫使他的同胞服从外国的统治呢?宾夕法尼亚和康涅狄格关于一些疆界未定的地区的争执,表明英国的政权是不重要的,并且充分证明只有北美大陆的政权才能管理北美大陆的事
  务。
  足以说明现在正是大好时机的另一个理由是:我们的人数愈少,还没被人占有的地方就愈多,这些地方如果不被国王胡乱送给他的鄙陋的仆从,今后就可以用来不仅偿还目前的债款,而且经常维持政府的开支。天下没有一个国家具备这样有利的条件。
  我们所说的各殖民地的幼稚状态,是一个有利于独立而决不是不利于独立的论据。我们的人数已经相当众多,如果人数再有增加,可能在团结上就要差些。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即一个国家人口愈多,他们的军队愈少。在军队的人数方面,古人远远地超过今人:这里面的道理是很明显的,因为,既然贸易是人口众多的结果,人们便专心致志于商业,不去注意其他任何事情了。商业减低了爱国和军事防御的精神。历史充分地告诉我们,最勇敢的业绩总是在一个国家的未成年的时期完成的。随着商业的发达,英国已经丧失了它的精神。伦敦城固然人口众多,却用一种胆小鬼的涵养功夫忍受着接二连三的侮辱。人们所拥有的可能会丧失的东西愈多,他们愈是不愿冒险。有钱的人一般说来都是恐惧的奴隶,像摇尾乞怜的小人似的装出一副战战兢兢的神气屈从于宫廷的势力。
  青年时代是良好习惯的播种季节,在个人如此,在国家也是如此。要在五十年之后把北美大陆组成单一的政府,这即使不是不可能的,也或许是困难的。由贸易和人口的增加所引起的多种多样的利害关系,会制造出混乱来。一个殖民地将反对另一个殖民地。各个殖民地由于羽毛丰满,将蔑视彼此的帮助:在傲慢愚蠢的人们以其有限的一点成就而自鸣得意的时候,有识之士将浩然长叹,懊悔没有及早组织联盟。所以,现在正是建立联盟的大好良机。在幼年时期缔结的友谊和在患难中形成的亲密感情,是一切情谊中最为经久而不可动摇的。我们目前的联盟标志着这两种特性:我们还未成年,并且我们曾经遭受不幸;但是我们的团结一致已经抗拒了灾难,正在开创一个足以为后世引以自豪的难忘的世纪。
  而且,目前这个时期是一个国家只能一度遇到的特殊时期,即把自身组成一个政府的时期。大多数的国家错过了这个机会,因而不得不接受征服者的法律,而不是为自身制订法律。首先,它们有一个国王,其次是有一个政体;所以会先制定统治的条款或宪章,后来才委托一些人出来加以执行:但我们不妨从别的国家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抓住现在的机会,从开头便正确地处理政权问题。
  当威廉一世征服英国的时候,他曾强迫他们接受法律;同样地,在我们同意北美中央政府应该占有合法的和实权的地位以前,我们将发生实权地位为某一个幸运的坏蛋所窃据的危险,他可能会以同样的态度来对待我们,到那时候我们的自由何在?我们的财产何在?
  至于宗教,我认为保护一切真诚地宣布自己的宗教信仰的人,乃是政府的必不可少的责任,并且我不知道政府在这方面还有其他的必要措施。如果你抛开各行各业的小器鬼所不愿舍弃的那种狭窄的心理和自私的原则,你在这个问题上就会立刻摆脱各种恐惧。猜疑是小心眼儿的伙伴,是一切幸福的社会生活的毒物。就我自己来说,我充分地、真诚地相信,在我们中间要存在多种多样的宗教信仰,那是上帝的意志。这给我们基督教徒一个发扬仁爱精神的更广阔的园地:如果我们的思想方法完全相同,我们的宗教倾向就缺少检验的根据;根据这个没有偏见的原则,我把我们中间的各种宗派看作一家的孩子一般,只是他们的所谓教名互有不同罢了。
  在本文第34—35页上,我曾对大陆宪章的特点约略透露了一些看法(因为我只认为是提供线索而不是计划),这里不揣冒昧,再度提起这个问题,我觉得一个宪章可以被理解为人人必须参加的履行神圣义务的盟约,借以维护各个个别的部分在宗教、职业自由或财产方面的权利。牢固可靠的契约和公正合理的对待可以使友谊经久不变。
  以前我也曾提到过有建立广泛和平等的代表制的必要性;没有其他的政治问题比这更值得我们注意了。选民人数少和代表人数少,同样是危险的。但如果代表的人数不但是少,而且不平均,危险就更大。我举出下面一件事作为例证;当参加联合运动的人们的请愿书提交宾夕法尼亚州议会的众议院时,到会的只有二十八个议员;八名勃克斯县的议员一致投票反对,有七名契斯特县的议员也步了他们的后尘,这整个一州就由区区两个县所操纵;而这种危险是经常容易引起的。那个众议院在上次开会时扬言要竭力压制该州的代表,这样的大言不惭应当促使全体人民注意,他们是怎样亲手把权力交托出去的。预备给他们各个代表的一套指示被凑拢起来,这些指示从常识和业务方面来说是连小学生都会感到耻辱的,而它们经过少数人、甚至极少数人在外面赞成以后,就带到议会里来,在那里议员们代表全州加以通过;在另一方面,如果全州人民知道这个议会在着手拟定一些必要的公共措施时存有什么恶意,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认为那些议员是辜负了这样的托付的。迫切的需要使许多事情带有权宜的性质,这些权宜之计如果继续采用的话,就会变成苦难。权宜手段和正当行为是两回事。当北美的灾难需要会商解决的时候,由几个州议会的众议院为此目的而指派一些人出来,乃是最简便的或者可以说在当时是最适当的办法;他们在进行工作时所表现的智慧曾使这个大陆免于毁灭。可是,既然我们不可能永远没有一个“议会”,每一个对良好秩序抱有热烈愿望的人必须承认,选举议会议员的方式是值得考虑的。我要对研究人类的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一群人具有代议和选举的权力;这种权力是不是太大了?当我们为后代作打算时,我们应该记住,德行并不是遗传的。
  我们往往从敌人方面获得颇有益处的箴言,时常被他们的错误所惊觉,开始用理智来作合理的判断。康沃尔先生(财政委员之一)以轻蔑的态度对待纽约州议会众议院的请愿书,因为他说那个州议会的众议院只有二十六位议员,他强调这样一点人数不能很适当地用来代表全体。我们感谢他的这种违反本意的诚实。①
  ① 读者如愿充分理解广泛和平等的代议制对于一个州来说是何等重要,应阅读波格著《政治研究》一书。——作者
  总起来说,不管有些人觉得多么奇怪,不管他们是否愿意作这样的想法,这都没有什么关系,但我们可以举出许多有力的和显著的理由来表明,只有公开地和断然地宣布独立,才能很快地解决我们的问题。其中的几点理由是:第一,按照国际惯例,当任何两国交战时,由不参加争端的其他一些国家出面调解,提出缔结和约的预备条款。但只要北美大陆的人民还自称为大不列颠的臣民,任何国家不论它对我们怀着多大的好感,都不能以调停人自居。因此,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可能会永远争执下去。
  第二,有人认为法国或西班牙会帮助我们,如果我们只打算利用这种帮助来弥补裂痕,巩固英国与北美大陆的关系;这种想法是不合理的,因为所产生的后果会使那些国家蒙受损失。
  第三,只要我们还自承为英国的臣民,我们在外国的心目中就必然被认为是“反叛者”。许多人在臣民的名义下揭竿而起,这种先例对外国的治安多少有点危险。我们可以立刻解决这个矛盾;但是要把抵抗和臣服连在一起,却需要运用精妙得多的思想,不是普通人所能理解的。
  第四,如果我们发表一个宣言,把它分送给各外国官廷,陈述我们所受的痛苦,以及我们行之无效的和平的补救办法;同时宣布,由于我们不能再在英廷的残酷统治下过幸福的或安全的生活,我们已经被迫而不得不同它割断一切联系,同时向所有那些官廷保证,我们对它们抱有和平的意愿,希望同它们进行贸易:这样一个备忘录,对于这个大陆来说,比运载一船请愿书到英国去,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我们目前带有英国臣民的名称,在国外既不能被人接纳,也不能被人承认:各国朝廷的惯例是对我们不利的,并将永远这样,直到我们通过独立而与其他国家并列为止。
  这些行动乍看起来也许是生疏的和困难的,但像我们已经经历的其他一切步骤一样,不久就会变得很合适,没有什么希奇了。在宣布独立以前,北美大陆会觉得自己好像这样一个人,他老是把某种不愉快的事情一天天地拖延下去,然而他知道这件事情非办不可,只是不愿动手,希望它已经得到解决,同时又念念不忘它的必要性。
  附记
  自从这本小册子的初版问世以后,或者可以说就在出版的那一天,英王在议会的演词在这个城市(费城)出现了。如果预言的神灵曾经掌握了这个作品的产生,那它也决不会把它在一个更适当的关头或更必要的时机发表。一方面的嗜血心理证明另一方面是有采取确切方针的必要的。人们从报复行动中看这一切。英王的演词吓不倒人,反而为独立的果断原则铺平了道路。遵循礼法,甚或保持缄默,姑不论其动机如何,如果稍稍默许卑鄙和恶毒的行为,就会带有有害的倾向;因此,如果这个格言可以承认的话,自然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英王的演词既然十分毒辣,便应该受到而且越发应该受到议会和人民的普遍诅咒。然而,由于一个国家国内的太平主要依靠那种完全可以称之为“国民风度”的纯朴,所以往往最好是怀着鄙弃的心理把一些事情轻轻放过,而不去使用那种可能会对我们那个和平与安全的监护人产生变革作用的表示憎恶的新方法。也许,主要是由于这种谨小慎微的态度,英王的演词才至今没有受到公众的谴责。那篇演词,如果可以称为演词的话,也至多只是对真理、公共幸福和人类生存的肆无忌惮的蓄意诽谤;是牺牲人类奉献于狂妄暴君的正式的、庄严的方法。但是,这种集体屠杀人类的暴行是君王们的一项特权和某种必然的结果;因为既然造化不知道他们,他们也就不知道造化,虽然他们是由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人,他们却不知道我们,并成为他们的创造者的上帝。那篇演词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英王并不打算拿它来欺骗我们,而我们即使愿意的话,也不能受它的欺骗。蛮横与暴虐赫然现于纸上。它不容我们感到迷惘:甚至在阅读的时候,每一行都使我们相信,在树林里狩猎的赤身露体的粗野的印第安人,也不如英国国王那样野蛮。虚伪地称为《英国人民致北美居民书》这篇充满哀鸣的阴险作品的假定的作者约翰·达尔林普尔,也许曾经想当然地认为这里的人民可以被他对于一个国王的吹嘘和描述所吓倒,因而谈到了(虽然在他这方面是很不聪明的)现在这位国玉的真实的性格。“可是”,这个作者说,“如果你想赞扬一个我们对它并无不满的政府(指撤销印花税法案的罗金哈姆侯爵①的内阁),你不去歌颂那位君王,那是不公正的,因为只有经过他的同意,他们才被准许做任何事情。”这是十足的保王主义!这里有着甚至毫不掩饰的盲目崇拜。谁要是能够无动于衷地听取和容忍这样的主张,他就是已经丧失了辨别道理的权利——背弃人格的叛徒——并且应当被认为是不仅抛弃了人类的应有的尊严,而且已经自陷于动物的地位之下,像一条毛虫似的在世间卑鄙地爬行着。
  然而,现在英王的所作所为是无关紧要了:他已经打破了人类的每一种道德的义务,践踏了天性和天良,并且由于一贯的傲慢与残酷的固有精神,已经为自己招来了普遍的憎恨。现在北美大陆的当务之急是为自身寻找出路。它已经拥有一个年轻的大家庭,它的责任是照顾这个家庭,而不是慷慨地拿出财产来,去支持一个辱没了人类和基督教徒的名誉的政权——你们的职责是遵守一个国家的道德原则,遵守你们所属的宗派或教派的道德原则,同时,你们更加直接地是公共自由的保护人,如果你们想要保全自己这片土地不受欧洲腐败现象的沾染,你们一定暗中希望独立。但是,抛开道德部分让各人去思索外,我将主要地就下列问题再作几点说明:
  ① 罗金哈姆侯爵是辉格党自由派的领袖。——译者
  第一,脱离英国独立,是符合北美大陆的利益的。
  第二,和解或者独立,究竟哪一种方案是最简便、最切合实际呢?这里附加一些必要的说明。
  在拥护和解方面,如果我没有判断错误的话,我可以说出这个大陆上一些最能干最有经验的人的意见。他们对于这个问题的主张还没有公开宣布过。实际上这个见解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处于从属外国的地位,商业受到限制,立法权力受到束缚,它是永远不能跻于重要的地位的。北美大陆还并不知道什么叫做富裕,虽然它已有的发展在其他各国的历史上是无可比拟的,但它同它所能达到的成就比起来,还不过是幼年时代,而如果它像应有的那样掌握了立法权力,那种成就是完全可以达到的。英国现今正在洋洋得意地垂涎于那种一旦如愿以偿时对它并无好处的东西,而北美大陆则正在对这样一个问题犹豫不决,这个问题如果加以忽视,便将使它最后趋于灭亡。英国能够从中得到利益的,是北美的商业,而不是征服北美,假使两个国家像法国和西班牙一样的互不隶属,这种商业关系多半是会继续下去的:因为就许多物品来说,任何一方都找不到更好的市场。这个国家脱离英国或其他任何国家而独立,乃是目前值得争辩的主要的和唯一的问题,它像其他一切必然要被发现的真理一样,将日益显得清楚而有力。
  第一,因为它迟早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第二,因为迁延的时间愈长,完成起来将愈感困难。
  我常常喜欢参加公共集会和私人聚会,悄俏地注意那些不经思考便高谈阔论的人们仿佛言之成理的谬误。在我所听到的许多谬论中间,下面的意见似乎是最普遍的,即:假如这种决裂发生在四、五十年以后而不是现在,北美大陆将更能摆脱所处的从属地位。对于这个意见我可以回答说,我们目前的军事技能是从上次战争①获得的经验中产生的,再过四、五十年就要完全失败了。到那时候这个大陆将不会留下一个将军甚或一个军官;而我们,或者我们的继承人,在军事方面将像古代印第安人一样无知。单是这一论点,如果加以密切注意的话,将无可争辩地证明,现在这个时候是比其他一切时候更为有利的。于是论证就变成这样:在上次战争结束时,我们有了经验,但人数不够,过了四、五十年,我们将有足够的人数而没有经验;因此,适当的时机应该是在两端之间的某一点,在这一点上,既保证充分的经验,又有相当增加的人数。而这一时间就是现在。
  请读者原谅我说这些离题话,因为这并不是直接从我最初开始讨论的问题申述下来的,现在我又以下列的主张回到本题,即:万一我们同英国的裂痕暂时弥补一下,它仍旧保留对北美的统治权和主权(随着现在形势的发展,北美正在完全放弃这个论点),我们就会使自己丧失那种偿还我们所欠的债款或再行举债的手段。边远地区(由于加拿大疆域的无理扩展②,有些省份的边远地区已暗中有所损失)的价值每一百英亩仅以五镑计,达宾夕法尼亚币二千五百万以上;免役税以每英亩一便士计,年达二百万。
  出卖这些土地,就可以料理债务,而不致使任何人受累;对土地所保留的免役税将经常减轻并迟早完全供给政府每年的开支。在什么期间偿还债款,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只要所出卖的土地能用以还债就行,所有这一切事情暂时将由大陆委托议会办理。现在我开始谈第二个问题,即:和解或者独立,究竟哪一种方案是最简便、最切合实际;并顺便作一些说明。凡是以事物的自然进程作为行动指南的人,是不容易被驳倒的,根据这个理由,我总括地回答说:独立实在一个唯一的简单的路线,其权在我;而和解则是一个十分错综复杂的问题,一个背信弃义的、反复无常的宫廷一定要插手进来,那时就只可能有一种解决的办法。
  ① 指1754—1760年英国殖民者由于俄亥俄流域对法国人和印第安人的斗争。——译者
  ② 177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魁北克法案,将北美阿勒肯山以西的整个西北部领地都归并于魁北克(属加拿大),其目的在于保证美国获得地主及天主教僧侣的支持。——译者
  北美的现状在每一个善于思考的人看来是的确严重的。没有法律,没有政府,除以盛情为基础并由盛情所受予的权力以外没有其他任何形式的权力。它是由空前的感情的一致所团结起来的,但是这种感情容易改变,每一个隐藏的敌人正在力图加以瓦解。我们现在的情况,是有立法而无法律,有智慧而无方案,有政体而无名称,而特别叫人吃惊的,是拼命想要处于从属地位的完全独立自主。这个情形是史无前例的,以前从来没有存在过,谁能说出它的结果将怎样呢?在目前这种毫无约束的状况下,任何人的财产都没有保障。人民大众的心理听其自然,不加理会,他们由于看不到前面的确定的目标,正在追求幻想或流言所指出的方向。没有什么事情算是犯罪的,没有叛逆这回事;因此每一个人都自认为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托利党人是不敢气势汹汹地啸聚起来的,如果他们知道这种行动会使他们在国法面前丢掉性命的话。在战斗中俘获的英国士兵和所捉到的手执武器的北美居民之间,应该划清界线。前者是俘虏,而后者是叛徒。一个要剥夺他的自由,另一个要砍掉他的脑袋。
  尽管我们很聪明,在我们的一些行动上却显然存在着优柔寡断的毛病,助长意见的分歧。“大陆的皮带”扣得太松;如果不及时采取办法,势必来不及做任何事情,那时我们将陷入一种既不能实行和解又不能实行独立的狼狈处境。国王和他的微不足道的信徒们忙着重施分裂大陆的故技,我们中间也不乏愿意为散布似乎真实的谎言而奔忙的印刷商。几个月以前在纽约两家报纸上以及其他两家报纸上发表的那封诡谲的假仁假义的信札,证明有些人是既无见识又不诚实的。
  躲在角落里和洞里侈淡什么和解是容易的。可是这样一些人是否认真考虑过这项工作多么困难,如果大陆因而分裂的话有多么危险?他们是否注意过各种各类的人,这些人的情况和处境以及他们自己的情况和处境是应当在这方面考虑到的?他们是否曾设身处地想到那些已经丧失了一切的受难者,想到那些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而放弃一切的士兵?如果他们的糊涂的稳健只顾适合于他们自己的个人的情况而不管别人的情况,到头来就会使他们相信,“他们是擅自决定的”。
  有些人说,把我们放回到我们在1763年①的地位上去吧。对于这句话我回答说,这个要求现在不是英国所能够同意的,它也不会提出这个要求来;但是,如果这样的可能是存在的,如果这种要求能够得到满足,那我就自然要问: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这样一个腐败的、毫无情义的宫廷履行义务呢?另一个议会,不,甚至现在这个议会,会在将来借口说这种义务是强迫加在身上的,或者说当初同意是愚蠢的,因而决定加以取消;在那种情况下,我们有什么办法求得是非曲直呢?不能控诉各国:大炮是国王们的律师;判决讼案的不是司法权,而是武力。要回到1763年的关系,只是把法律放在同样的状态是不够的,而是要把我们的环境也放在同样的状态才好;我们被烧毁和破坏的城市应当重新修建起来,我们私人的损失应该得到补偿,我们为防御而举借的公债应该偿还;否则我们的处境将比那个值得羡慕的时期坏上百万倍。这样一个要求,如果是在一年以前实现的话,也许还能投合大陆人民的心意,但是现在太晚了。“事情已经发展到不能挽回的地步了。”
  ① 即1763 年巴黎条约以前,根据这一条约,法国丧失了它的殖民地,而英国人则获得了北美广大地区的全部占有权。——译者
  此外,只是为了坚持取消一条财政上的法令而采用武力,正如像用武力来强迫推行这样的一条法令一样,似乎是为神法所不容的,并且也是违背人情的。在这两者的任何一方面,都不应当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因为人命可贵,不能在这样微末的事情上浪掷掉。对我们人身所施的并威胁着我们的,就是暴力;是武装力量对我们财产的破坏;是角烧杀手段对我们国家的侵略。这种情况使我们从良心上觉得需要拿起武器来。在这样的自卫方式一旦成为必要时,我们对英国的一切顺从就该停止,北美独立的时代应该被认为是在对它发射第一发子弹时便开始了,并且由这发子弹所宣布了。这条线是前后一贯的;它既不是任意划出的,也不是为野心所延长的,而是由一连串决非起因于各殖民地的事件所产生的。
  我将用下面这些适时的和善意的意见来结束我的评论。我们应当了解,今年实行独立可以采取三种不同的方法,而三者中的任何一种迟早将决定北美的命运;它们是:依靠人民在议会中的合法呼声,依靠军事力量,或者依靠平民的起义。可是我们的兵士不一定总是公民,而人群也不一定总是有理智的人的集合体;像我已经说明的那样,德性不是遗传的,也不是永远不变的。假如国家的独立是由上述三种方法中的第一种实现的话,我们就会有各种机会和各方面的鼓励来建立世界上最高尚、最纯洁的政体。我们有能力开始重新建设世界。自从洪荒以来还没有发生过像目前这样的情况。一个新世界的诞生为期不远了,也许像全欧洲人口那样众多的一代新人将从几个月的事件中获取他们应得的一份自由。这种想法是严肃的,从这个观点看来,少数懦怯的或偏私的人的不足挂齿的无端指摘,同这具有世界意义的事业相比;该是多么微不足道、多么可笑啊。
  假使我们忽视目前有利的美好的时期,以后用其他任何的方法来实行独立,那么必须对后果负责的,就将是我们自己,或者宁可说是那些常常不加研究或思考便贸然反对这个措施的褊狭之辈。可以举出很多理由来支持独立,这些理由是人们应该私下想到而不是公开地讨论的。我们现在不应该来辩论我们是否会独立的问题,而是应该千方百计地力求在稳固的、可靠和正当的基础上来实现独立,并且因为还没有着手进行而感到不安。每天都使我们相信独立的必要性。甚至托利党(如果我们中间还有这样一些人的话)都应该比别人更热心地加以提倡:因为,最初委员会①的设立保护他们不致为民众所愤恨,同样地,一个合理的和妥善地成立的政体,将是进一步保护他们安全的唯一的可靠方法。因此,如果他们的德行还不够使他们成为独立党人,他们就真该通情达理,希望独立。
  ① 指1772—1774年成立的通讯委员会,由北美十三个英国殖民地的革命地方政权组成。——译者
  总之,独立是维系和团结我们的唯一纽带。那时我们就会看见我们的目标,我们的耳朵也就不会轻信一个诡计多端的和残暴的敌人的各种阴谋了。并且,我们那时将站在正当的立场来对待英国;因为我们有理由可以断言,英国宫廷同北美联邦谈判和平条款,比它同它称为“叛民”的那些人谈判和解条件,在自尊心方面要少受一些损伤。我们在独立问题上迁延时日,助长着它希望征服我们的欲念,而我们迟疑不决,只会起延长战争的作用。既然我们曾经毫无成效地停止我们的贸易来发泄我们的不满,现在我们就不妨试行另一种独立的办法来减轻我们的不满情绪,然后自动开放贸易。英国的商人和明达人士是还会和我们在一起的,因为,有生意可做的和平环境,比没有贸易的战争来得好。假如这个建议不被接受的话,我们可以向其他的宫廷提出。
  我把问题的解决放在这些基础上。既然还没有人提出意见来反驳这本小册子的以前几版中所包含的主张,那么可以作为反证的是:这个主张是驳不倒的,或者是赞成这个主张的人为数太多,无法加以反对。因此,让我们不要怀着猜疑的或疑惑的心理互相观望,而是每人要把真挚的友谊之手伸给街坊,来共同划一条界线,这条界线像特赦令一样,将不去追究以前的各种纷争。让独立党和托利党的名称消灭了吧;让人们在我们中间听到的名字,只是属于良好的公民、坦率和坚强的朋友、人权与自由和独立的北美联邦的勇敢的拥护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