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日 星期二

民主与美国——读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来源: 数字中国

    毋庸置疑,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的时代,或者说,一个民主化的时代。同样毋庸置疑的是,我们也生活在美国的阴影或者说辐射之下。大洋彼岸的那个国度承载了我们太多的爱与恨。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既谈民主,又谈美国,自然容易吸引大家的眼球。更何况,托克维尔文笔优美,警句迭出;即使从翻译的角度看,本书也是上乘之作。主题和中国密切关切、内容深刻、形式优美,集此三种优点于一身,西方政治学名著中恐怕无出其右者。无怪乎凡是对政治学稍有涉猎的人几乎都读过或者翻过《论美国的民主》。事实上,许多人对政治学产生兴趣也恰恰是从阅读《论美国的民主》开始的,并且,直到今天这本书仍然是中国学界讨论民主问题最为倚重的文本。
  我在大三准备考研的时候就翻过《论美国的民主》,当时最深的感受是读得很轻松;后来硕士论文专攻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大概仔细阅读过四五遍,少数篇目读的次数更多。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仍然认为《论美国的民主》进入政治学的一个绝佳入口。
  读好了《论美国的民主》,将大大有利于我们进入当代民主理论。因为,托克维尔在当代关于民主的讨论中是如此地重要,如此频繁地被人引证,以至于我们或许可以模仿诺齐克评论罗尔斯的《正义论》的一句话,来表明托克维尔在民主理论中的标识性意义或者说里程碑意义——“政治学家们讨论民主必须从托克维尔谈起,不然就要说个理由”。
  托克维尔是现代民主社会的预言者、分析者,正是他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宣称民主时代的到来不可避免。正如沃林所言,《论美国的民主》使得民主第一次成为政治理论的中心主题,约翰•密尔称《论美国的民主》为“自民主展现于现代社会始第一本关于民主的哲学著作”。
  但是,今天的民主理论家的视野和《论美国的民主》比起来反而大大缩小了。今天,政治学者讨论民主时基本上只把它当成一个政治范畴,而在托克维尔那里,民主是一个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词汇。其至少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即社会情况层面的民主和政治制度层面的民主,简言之即社会民主与政治民主。政治民主就是今天人们所理解的民主,其核心含义在于人民对政治的参与和对统治的分享。社会情况层面的民主是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更常用的一个意思。社会情况(社会状况)内涵丰富,包括生产活动、生产资料的分配、社会结构等等,其实托克维尔所说的“社会”包含了今天我们所说的经济与社会两个领域。托克维尔用身分平等(equality of conditions)涵盖了社会情况层面的民主和政治制度层面的民主,,“权利、教育和财产相等的人,简而言之,就是身分(social condition)相等的人,必然有相差无几的需要、习惯和爱好”,并宣称:“身分平等的到来是普遍的和不可避免的”、“身分平等的逐渐发展,是事所必至,天意使然”。托克维尔还揭示出:政治民主(民主的政治制度)恰恰可以对治社会民主(民主的社会状态)带来的许多弊病,托克维尔告诫人们“可以不喜欢民主的政府,但是可以把它作为医治社会目前的弊病的最适合和最良好的药剂而加以使用”。
  更重要的是,今天的理论家忘记了托克维尔所揭示出的第三种民主(平等):想象的民主(平等)或者说对民主(平等)的激情。托克维尔指出,“显示民主时代的特点的占有支配地位的独特事实,是身分平等”,“在民主时代鼓励人们前进的主要激情,是对这种平等的热爱”。然而,托克维尔实际上揭示出了,民主社会(时代)与贵族社会(时代)的根本区别不在于这种“独特事实”即身分平等,而在于这种“主要激情” 即对身分平等的热爱;不在于事实,而在于观念。两种社会(时代)的核心区别不在于社会状态(社会情况)是否平等,而在于民主社会(时代)视平等为一项根本的假设和原则,贵族社会(时代)视不平等为一项根本的假设和原则。在民主时代,“以事务的常规为基础的舆论往往会不顾人们身分的实际不平等而在人们之间创造出一种假想的平等”;虽然人们事实上不平等,推行人民主权原则的国家还是认为“每个人的文化程度、道德修养和能力都是相等的”。
  事实上,托克维尔已经指出了正是这种想象的平等使得现代人永远忙碌而心神不宁,也正是这种想象的平等掀起了革命的巨浪并使现代社会“不断革命”,这种想象的平等试图征服一切领域,从政治到经济,从文化到学术,从家庭到性别……托克维尔在分析奴隶制时指出,奴隶制被取消之后其痕迹依然会存续一个时期,“由财富或法律制造的现实的不平等之后往往是扎根于民情之中的想象的不平等”,而且在废除奴隶制及取消其影响上,“古代人的最大困难在于改革法制,现代人的最大困难在于改变民情”。可见,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核心区别在于对心理上与理智上对平等的肯认与否。
  可以说,在对民主人即现代人的心理学和社会学分析与诊断上,至今无人堪与托克维尔比肩,而托克维尔揭示出来的民主社会最重要的精神动力机制也被当代的民主理论家淡忘了。
  不仅如此,《论美国的民主》对于美国问题的描述与分析同样堪称典范,《论美国的民主》同时是美国学的必读书。托克维尔对于美俄两国崛起的预言给他赢得了预言家的美誉,更重要的是,《论美国的民主》成了美国人自我认识的一本必读书,成了今天美国公共辩论的依据,其被引用率甚至超过了美国国父的《联邦党人文集》。
  《论美国的民主》论述的不仅包括“民主”(其中有民主在美国,也有民主在英国、民主在法国等),还包括“美国”。曼斯菲尔德和温斯诺普在《托克维尔的新政治科学》中指出,“他的著作对民主和美国可以说是同等关注”。 事实上,托克维尔本人在书中也强调了要区分“民主的”和“美国的”;而且他确实论述了不少只属于美国而不属于民主的问题(例如,美国的种族问题,美国的大幸之处,美国的独特民情)。他论述美国也不全然是为了借以论述民主(美国之于彼时法国类似于美国之于今日中国,美国这个新兴国家引起了他的强烈兴趣,使得他情不自禁要论述美国),也就是说美国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他的一个独立的论述对象,尽管这个主题和民主比起来是次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这本书最贴切的书名不是“论美国的民主”,而应该是“民主与美国”。
  从思想史谱系的角度来看,托克维尔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托克维尔拥有各种面向,同当时的主要思潮都有关联。托克维尔被广泛视为自由主义者,与约翰•密尔过从甚密,其对约翰•密尔的影响为学界所公认,是所谓法国自由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托克维尔是基佐的学生,而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得益于基佐,托克维尔对工人的异化和过度分工的批判和马克思主义极为相似;托克维尔和古典政治哲学传统渊源颇深,和马基雅维利、卢梭勾连颇多,他曾说“有三个人,我每天都要花点时间和他们呆在一起:他们是帕斯卡、孟德斯鸠、卢梭”;托克维尔在当代思想家中也不乏欣赏者和追随者,汉娜•阿伦特、哈耶克、卡尔•施米特等对托克维尔都赞誉有加。而《论美国的民主》正是托克维尔最重要的代表作,从这里出发可以探寻西方政治哲学的脉络。
  晚近十余年来,托克维尔在西方思想史排行榜上一路攀升。因为现代性问题在西方已经日益突出,托克维尔指出的民主永不停步的特性,上个世纪后半叶以来在西方变得越来越突出。西方不仅面临政治民主化的压力,而且日益面临文化民主化和道德民主化的压力(例如面临后现代主义的挑战、女性主义的挑战、同性恋的挑战等等),换言之,不仅在广度上而且在深度上面临着全面和进一步民主化的压力。这些挑战实际上再次提出了“民主是否会有最后的极限”这一托克维尔当年自承无法回答的问题,西方思想界因此被迫一次又一次重读托克维尔、重返托克维尔。
  另一方面,托克维尔提出的“诸领域的民主化”的问题在中国也已经日益突出。在社会状况和心态层面,中国已经日益步入托克维尔所说的“民主时代”,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人已经日益变成“民主人”即“现代人”。在制度层面,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在追求民主政治的大方向上已经日益达成共识。我们有必要注意托克维尔所指出的民主的弊病以及相应的救治方案,在此基础上思考其民主理论对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所可能具有的意义。读好了《论美国的民主》,我们对民主的理解就不会那么肤浅和绝对,不会把民主等同于选举投票,不会把民主和道德截然分离,对于民主的条件也会有更深的认识。一句话,我们将会“审慎地热爱民主”。
感谢读者推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