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只有街头抗争才能破局启动转型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王军涛:只有街头抗争才能破局启动转型

图:今天中国大陆群体事件层出不穷,但尚未燎原成全国性的政治风潮之势
从执政核心的现存矛盾看,中国已经具备和平转型的上层条件――有很深的派系分裂。但破局启动转型,需要民间大规模政治风潮的压力撕裂上层,让改革派有政治基础站出来。
2011年10月以来中国政坛上的几件大事表明,中国危机仍在持续恶化,各派力量间的政治冲突趋于激化, 官民博弈出现新动向。

纪念辛亥百年背后的江胡斗


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政治转型经验,比较政治学界普遍认为:一场和平的政治转型是朝野政治互动的结果;民间的动力是寻求更公正和自由的社会,而官方板块中的各种力量是为了最大化的自己的权力而支持对自己更有利的制度变革,呼应民间运动,启动改革。
10月以来,官方的动向最引人注目的是,江泽民突然现身在纪念辛亥革命的会议上。胡锦涛本来想借这个会议强调共产党上台和执政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压制民间纪念辛亥革命中讨论政治问题和改革的热忱,继续对台湾和海外华人打统战牌。虽然这些政治方针了无新意,但这类礼仪场面中的超级位置,会让人们产生对发言者主导局势的印象,从而巩固发言者的权位。江泽明的亮相,将会议的注意力从胡锦涛身上转到江泽民身上。引发人们对权力斗争的进一步遐想。其实,不论是江泽民还使胡锦涛都知道,这一行动会削弱观察家对会议的政治信息的关注,江泽民这一做法有些"不顾大局"。但江泽民必须这样做,因为权力斗争趋于激化。前些时候,江泽民先病逝、后病危的消息严重动摇了江家阵营。官场老手江泽民深知"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的政治规律。为在18大最后冲刺前不翻盘,江泽民必须采取反常方式高调亮相稳住阵脚。果然,江的亮相成为大哥会议的最大新闻看点,胡锦涛的声音和位置基本上不为人所关注。而且,江派随后在境外媒体和坊间散布舆论,江泽民打破胡锦涛利用江泽民病危推翻18大的既定决策。不过,江泽民高调亮相虽然达到稳住阵脚的作用,但此举也引发胡锦涛阵营的反弹。10月下旬到11月在境外网络出现一批有关大陆政局的分析文章,一反民间流行印象,从内部透露,江泽米已经基本失去主导局势的影响力;胡锦涛稳掌18大筹备工作主导权。
从执政核心的现存矛盾看,中国已经具备和平转型的上层条件;上层已经有很深的派系分裂。但是,上层有派系还不足以为破局,启动转型。破局启动转型,需要民间大规模政治风潮的压力撕裂上层,让改革派有政治基础站出来。

政治转型路径图的三部曲

10月以来,中国民间运动确实有新的动向。在今年对茉莉花革命镇压中,积累数年的维权人士被各种恶劣手段严厉镇压。到今年六四前后,观察家普遍认为,当局基本上控制住这些力量。但10月,刚被释放的艾未未,发动了一场借款"付税"运动,扭转了前一阶段民间运动的劣势,成功地将90后青年人动员加入一场捉弄当局的行为艺术斗争。
艾未未利用艺术和网络动员青年人所造成的影响虽然鼓舞人心,但这还不是能够启动转型的政治事件。从第三波民主化、到颜色革命、再到阿拉伯之春的政治转型路径图是三部曲:第一步是大规模政治风潮撕裂上层,启动转型,以民众街头抗议开始,以当局承诺改革而告成功。第二步是各种力量参与的圆桌会议,讨论制宪和选举。第三步是新的党派相互竞争通过公开选举实现二次政党执政轮替,标志民主巩固,转型完成。从上述路径图看,中国缺乏的是大规模民众街头抗议支持的政治风潮。
自1989年以后,中国局势糜烂、民怨沸腾但鲜有大规模的街头政治风潮,不是政府改进镇压方式所能完全解释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民间精英甚至民运人士在总结89民运失败的教训时,主张和平理性非暴力合法的行动方式,放弃街头运动作为行动策略选项,并对街头行动进行政治甚至道义讨伐。中国底层反抗运动早就采取街头抗争、暴力抗暴的行动方式。但由于精英回避领导和参与,这些方式无法成为改变政体政治行动,而只能是就事论事的反抗事件。
不过,中国民间运动最近出现的新动向表明,民间精英正在走出89民运被镇压后的心理阴影,越来越多地同情、支持、参与和领导街头抗争,并且对那些和平理性非暴力者反对街头行动,提出批评。钱运会案件中独立调查团被网友和民间运动主流抨击,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民众不再接受那种站在政府和民众之上的所谓公正立场。最近,著名公共空间民间评论者笑蜀在境外媒体发表言论认为,国际关注中国异议人士的人权问题是帮倒忙。他的言论遭到许多民间人士的批评。就事论事地讨论,独立调查团在钱运会案件和笑蜀在国际关注人权问题的意见,都是可以理性分析和讨论的,他们面临的政治压力表明中国民间运动对政府及自我定位的转型。这种转型持续下去,就会造成舆论促使大量的民间精英走进民众,发动、参与和领导街头抗争。只有街头抗争才能破局启动转型。

――《动向》杂志2011年第12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