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8日 星期日

曼德拉、種族隔離政策與兩個「國民黨」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曾是全球最受尊崇的人權鬥士與良心政治犯。(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朱錦華/特稿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Nelson Mandela)5日逝世。享壽95歲,他是全球最受尊崇的政治 犯/政治領袖。而他一生的志業和最大成就,莫過於不辭艱險的帶領南非走出「種族隔離政策」(Apartheid),完成多種族民主。
南非曾先後被荷蘭、英國統治。Apartheid是源出荷蘭詞彙的南非語,意指「區分隔離制度」。白人統治階級為了鞏固權力,從1948年起以法律方式實施這個制度,把該國人種:白人、黑人、印度人和其他有色人種等各族群,在地理上強制隔離。
佔多數的黑人,依法成為某些「家園」(Homeland)的市民。這種作法將有色人權的權益限制在偏遠、而且可能從未住過的「家園」,旨在防堵非白人族群獲得投票權或影響力。他們的教育、醫療和其他公共服務被吹噓為「平等隔離」(白人和非白人享有同樣、但彼此分開的服務),但事實上非白人可獲得的公共服務當然低等許多。
多數黑人需住在特別的小鎮(Homeland),遠離白人的住宅區,每天都要往來城市工作。在城市裡,黑人和白人的設施是分開使用的。學校、運動隊伍、醫院、教堂、巴士、公廁,甚至連公園的長椅都是各有各的。黑人和白人很少接觸,白人為保持純正的血統,禁止兩種族通婚。
曼德拉1943年加入非洲民族議會(ANC),跟譚波(Oliver Tambo)等人一起對抗南非純白人組成的「國民黨」(National Party)執行的「種族隔離政策」。
1956年,曼德拉跟155名活躍分子被控叛國。1960年爆發69名黑人遭警察射殺的「沙佩韋爾屠殺案」(Sharpeville massacre)。「非洲民族議會」接著遭查禁。曼德拉隨後建立「非洲民族議會」的軍事組織「民族之矛」(Umkhonto we Sizwe)。
曼德拉後來秛當局以「蓄意破壞」、「企圖以暴力顛覆政府」等罪名起訴。1964年冬,曼德拉被判終身監禁,他被關在羅賓島(Robben Island)上監獄長達18年,1982年轉至南非波爾斯莫(Pollsmoor)監獄。
不單只南非,「種族隔離政策」其實以多種不同的面貌和形式在全世界許多地方存在著、例如美國(主要在南方和印第安保留區)、澳洲、 印尼等。但唯獨南非最惡名昭彰。除了規模夠大、實施夠持久(直到1994年才舉行史上首度全民投票)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有了曼德拉這個「甘地式」的人物。
他的魅力吸引全世界目光,給南非政府帶來極大壓力。「廢除種族隔離政策」與「釋放曼德拉」是當時國際社會上不斷響起的聲音。
國際社會自1967年起首度對南非實施制裁,後來逐漸加大力度。南非成為國際社會上的孤兒,屢屢被抵制,邦交國愈來愈少。期間,少數對南非雪中送炭的「兄弟之邦」之一,是政府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兩國有正式邦交 )。
兩者的執政黨都叫「國民黨」,那段期間兩名「國際孤兒」相互取暖, 見證了難得的「中南情誼」 (有趣的是,當時中華民國最著名的政治犯/異議分子施明德,外號就叫「台灣曼德拉」)。
當然,1990年南非總統戴克拉克(FW de Klerk)對ANC解禁、南非廢除「種族隔離政策」,重新走進國際社會後,南非的「國民黨」就只好跟台灣的「國民黨」說拜拜啦(南非後來跟中華民國斷交,當然,南非白人的「國民黨」自己也玩完了)!


原文網址: 曼德拉、種族隔離政策與兩個「國民黨」 | ETtoday國際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1206/304401.htm#ixzz2mrrcEZLr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